被「已讀不回」超鬱悶?  心理學家「1個理論」揭密原因

▲ 傳訊息被已讀不回,心情往往都超不爽、鬱悶。(示意圖/本報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爲什麼你已讀不回!」隨着現在通訊軟體越來越方便,乍看之下貼心的 「已讀」功能,反而變成破壞雙方感情設計。傳訊息的人過度糾結於這2個字,因爲對方沒有及時迴應自己而焦慮、憤怒甚至憂鬱,收到訊息的人也礙於「回話的壓力」,不想回復或不知道要怎麼回覆而身陷困擾。不過到底爲什麼「被已讀不回」心情會悶悶的呢?最近就有心理學家對此做出了一套解釋。

知識型Youtuber「啾啾鞋」日前在影片中分享了一套心理學家的理論。他提到,人們之所以會因爲已讀不回而「感到不爽」,其實可以用「社會尺標理論」來做說明。這套理論強調「每個人的自尊心,都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這樣在心中形成一個類似尺標的東西,以此來衡量自己的自尊,如果被他人所接受,那就稱爲『社會涵括』;被他人否定、拒絕,則稱爲『社會排除』,通過『社會涵括』與『社會排除』,人們心中的自尊尺規會有所變化。」

▲ 你也曾被已讀不回嗎?(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心理學家認爲,通訊軟體的「已讀」功能,正是利用了這個人心弱點,由於害怕被別人拒絕、被社會排除,纔會急切地想知道對方是否收到傳出去的訊息。「已讀」之所以令人厭惡,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爲對方沒有及時回覆,而是因爲這帶給傳訊息的人「自己不被重視、得不到接受」的感受。

先前有項調查詢問到200名受訪者,自己在發送訊息之後,最希望對方馬上回復的對象前三名,依序是戀人、親密的好友以及雙親;反之,自己在接收訊息時,對方傳訊息來會感受到最大壓力的前三名,依序是戀人跟老闆並列第一,接着是親密的好友。

▲ 被越親密的對象已讀,往往容忍的程度也越低。(圖/記者陳俊宏攝)

當這兩種不同的角度交叉比較後,可以看出,如果對象屬於一般朋友,或者是社經地位高者,人們通常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必要求對方及時回覆自己傳送過去的訊息,但自己收到對方的訊息就會盡量趕快回復;相反的,如果對象屬於親密的朋友或戀人,人們就會「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對象一定要立刻回覆自己傳送過去的訊息,但自己收到對方的訊息就可以不用急着回。

許多網友看完這樣的研究分析後,紛紛在下方留言「已讀不回,其實就算是一種迴應了」、「寧可不讀也不要已讀,不然自己也會忘記回」、「總是有人要被已讀的吧,不然說拜拜晚安不就沒完沒了」、「不讀不回纔是更討厭的吧」、「所以我都開預覽,先看完再決定要不要點開回」、「所以我愛用微信,因爲沒有已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