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資收大軍」成效不彰 明年停辦

臺北市環保局今(6)日表示,有關幸福有裡資收站及循環經濟資收大軍計劃,因中央補助逐年減少,本市負擔逐年增加,且計劃成本效益不佳,故2024年起停止辦理。(黃敬文翻攝)

臺北市環保局今(6)日表示,有關幸福有裡資收站及循環經濟資收大軍計劃,因中央補助逐年減少,本市負擔逐年增加,且計劃成本效益不佳,故2024年起停止辦理,目前全市有188條清運路線,超過4000處之資源回收點,每週一、二、四、五、六,回收市民排出資收物;另各行政區也另設有限時收受點,每日6時至23時開放民衆回收資收物,市民回收管道多元,不會影響市民資源回收。

環保局表示,北市自2000年7月率全國之先,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在「少丟垃圾少付費,勤做回收更省錢」的經濟誘因及周收五日便捷的回收管道引導下,家戶垃圾量減少了三分之二,資源回收率更增加近30倍,目前資源回收率66%,全國第一。

中央2016年推出「裡鄰資收站計劃」,全額補助經費供自願裡辦理以資收物積點兌換生活用品,2017年擴大辦理,並加碼補助每裡得僱用6名人員協助回收、秤重及兌換工作,名爲循環經濟資收大軍,北市均配合中央政策推動,全市亦有1百餘個自願裡參與,在每年5-10月間,每月辦理2次回收活動。

不過中央自2019年起即遽減裡鄰回收站補助經費,2021年起停止補助,2020年起亦腰斬資收大軍補助經費,2023年起原不再補助,後經協調續補助479萬餘元,2項計劃不足經費高達3千餘萬元,以往均由臺北市府預算挹注,但因資收站每年回收資收物變賣金額不到1百萬元,收入不敷支出,成本效益不佳,繼續辦理,如臺北市456裡均納入時,總支出將逾1億元,勢將排擠其他市政建設及服務,故經綜合評估後通知各自願裡2024年停辦資收站及資收大軍計劃。

環保局表示,淨零轉型是本市未來重要的升級工作,臺北市住商、運輸及廢棄物等三大排碳部門均需進一步減少排碳量,而節能減碳及垃圾減量均有賴全民共同參與方能有成,而裡鄰組織的協助更是不可或缺。

環保局強調,未來將依《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第46條規定,輔導各里深化用電、用水及垃圾減量工作,取得認證進一步升級爲淨零排放裡,共同努力在2030年將臺北市溫室氣體排放量減排40%,2040年減排65%,及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善盡地球公民的義務,共同減少氣候災害,維護市民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