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影視音學校 遭疑未見成效

臺北影視音學校因小野入閣受到關注。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作家李遠(小野)將出任新內閣文化部長,他是北市影視音學校創辦校長,但議員點出學校招生每況愈下、學生就學就業迷茫等問題。文化局認爲學校可給學生多元選擇;家長說,可學到產業界領域差異,不會像普通劇校生只知道導演、編劇。

臺北影視音學校創立於2016年,由北市文化局與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是培育影視及音樂幕後人才的非學校實驗教育機構,有7名導師,還有約30名業師。

臺北影視音學校的攝影棚燈光實務課程。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國民黨市議員鍾沛君指出,已邁入8年的實驗學校看不到具體成果,雖然文化的辦學成功與否,難以用得獎或職位來去量化,但是用現實指標卻有諸多改進空間。

文化局長蔡詩萍指出,臺北影視音學校能爲一名學生興趣,找業師來指導,高人氣的街頭藝人「悍酷_跑酷」就是校友,當時喜歡馬戲,學校特地找馬戲老師李穎彤教學。不是主流才讓學生有更多空間,正是影視音學校辦學價值,學生未來就學也會循特殊選才管道,「有很多人到日本、澳洲、歐美」,北市府也和臺流、北藝董事長們共同構思,臺北藝術大學也是後盾。

「就像是選秀歌唱節目,第一屆報名人數總是最多。」身爲第一屆家長會長、林姓影視業人士說,招生狀況慢慢放緩也是趨勢,畢竟孩子們有意願,但可能就得先過父母這一關,學生們能否適應類似的教學,又刷掉了一半人數。

林女分享孩子上高一時,同學們靠着熱情拎着道具要衝去高美溼地拍片,「出發前遇颱風,他們仍執意要去,劇本呢?還沒寫、勘景過嗎?也沒有,就連選定的男主角不來,直接在當地找人。」這在業界無法想像,但孩子犯錯不是徒然,能讓下次計劃更周詳,「寫一張零分考卷也不簡單」。但是學生能否吸收?老師上課方式該不該調整?本質還是得迴歸到小孩子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