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不佳 臺北影視音機構推聯合辦學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近年招生狀況不佳,北市議員楊植鬥質疑市府怕丟臉才捨不得關掉TMS。(TMS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2016年在前臺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開辦,市議員發現報名人數逐年下降,112學年度第1學期錄取23人,實際報到人數更僅有19名,批評市府每年花千萬元補助,學生卻招不滿,質疑市府想保留顏面才捨不得關掉。TMS迴應,已在去年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強化辦學特色,未來目標邀多法人聯合辦學。

臺北市議員楊植鬥調閱資料發現,TMS每學年預計招生人數落在41至47名,105學年度吸引144人報名、106學年度106人、107學年度89人、108學年度41人、109學年度36人、110學年度21人、111學年度32人。

他認爲,TMS開辦之初報名踊躍,時至今日門可羅雀,近2年甚至出現報名等同錄取,市府每年卻要編列千萬元經費維持營運,不禁質疑市府是否怕丟臉,纔不舍關掉TMS,建議TMS利用線上課程或營隊形式轉型辦學,否則只是浪費預算,也有圖利他人疑慮。

TMS主任張家琪指出,報名與就讀人數不如開辦時期熱絡,除少子化影響,主要原因是臺北市公、私立實驗教育單位數量蓬勃發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多數活動停辦,近來報名人數遞減是短期可預期趨勢,不過,111及112學年度報到人數已出現回升。

她說,TMS接受市府補助用於場地營運、維護,經費仍有8成是自籌,爲加強TMS辦學特色,去年起和北流及北藝合辦活動、導覽實習、特展實習等,例如北流音響職能課程、北藝無下線學院計劃,未來將以成爲多法人聯合辦學實驗教育機構爲目標,讓TMS更具吸引力。

至於議員建議以線上課程或營隊方式轉型,張家琪說,TMS並非補習班,課程也以實作爲主,目前沒有轉型規畫,仍希望以實驗教育機構形式辦學,持續培養影視音基礎人才,讓學生透過實驗教育開放、自由、適性學習方式探索興趣,培養自主判斷及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