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新生南路到松江路設第三期空品維護區 最快年底前公告

北市環保局近日針對空氣品質維護區劃設提出成效報告,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未來應逐步就學校周邊、醫院等評估納入空維區。(北市府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朝向2050淨零排放努力,北市環保局近日針對空氣品質維護區劃設提出成效報告,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未來應就學校周邊、醫院等評估納入空維區可行性,環保局空噪科長邱天安則說,今年會評估將新生南路到松江路,劃設爲北市第三期空品維護區,最快年底公告。

環保局表示,北市2015年推動「清新空氣行動計劃」,後續推動「清新空氣行動計劃 2.0 」,至2022年改善幅度約50.5%,臺灣空氣品質維護區劃設概念相當於歐盟低排區,藉由管制區域移動污染源,減少車輛廢氣,2021年設立一期空維區,共有3站6處,2022年設立二期空維區,則有3廠1航站。

針對空維區執行成效,環保局說明,一、二期空維區推動後,有效削減PM2.5排放量43.6公噸,管制適當讓車主取得標章容易,排氣檢測也便利,並提前宣導約9到10個月減少衝擊,總稽查96萬輛次,告發比例0.4%,可見車輛多能配合管制措施。

蔣萬安表示,北市在空維區第一期、第二期推行有成,空污改善達到25%,未來應評估學校周邊、醫院等納入空維區規畫範圍,逐年擴大維護範圍,以完成2030、2040減少碳排放目標,並於2050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邱天安說明,今年會評估將新生南路到松江路,劃設爲北市第三期空品維護區,該路線沿路有很多學校,又有公車專用道及自行車道,維護區的劃設可以保障學生,通勤族與單車族羣的健康。

邱天安也說,對於維護區的劃設,中央有訂完整嚴謹的sop,需要經公聽會、研商會等程序,除了與外界充分溝通外,還要通過中央環保署審覈,最快年底前公告,也考慮受影響車輛多,宣導期將延長至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