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無主老屋變危樓有如未爆彈 議員曝:無通報機制

北市文昌街一處建物因年久失修坍塌,2樓樓地板掉落到1樓。記者林俊良/攝影。報系資料照

403地震震出老屋問題,地震前北市文昌街發生一間老屋無預警倒塌,雖然沒有波及左鄰右舍和造成傷亡,但該處是屋齡50年以上的老屋,沒有產權登記,倒塌後市府目前還在找土地所有權人出來善後。議員指出,這類無主老屋,市府不僅沒有列管,更沒有通報機制可言,通報拆除數掛零,但有如未爆彈。北市建管處表示,會協請里長幫忙通報。

議員鍾沛君指出,其實這類無主老屋非個案,在臺北市內數量不少,但北市府針對這類老舊建物無通盤規畫管理;依危險建物通報處理機制,須經第三方公正單位確定危害,纔會限期所有權人自行拆除,若找不到所有權人,荒廢許久或產權複雜的建物,會被注意到,通常是建物已自行坍塌,市府不能因未造成傷亡,就放任成爲城市未爆彈。

鍾沛君說,老屋所有權人若善盡維護責任就不會變危樓,但若無主,就不會有人通報公權力拆除,所以北市至今通報、拆除數量爲零,且臺北市有7成2的建物是超過30年以上、50年以上佔14%,針對無主或失聯老屋,是否可分階段提出篩選方案,讓公權力提前介入。

議員楊植鬥也說,403強震後路上出現不少三角錐,還綁上黃布條,提醒用路人「此處有磁磚掉落,請小心」根據規定,臺北市自2020年起便要求11層以上、30年以上大樓每3年要進行外牆診斷申報,確保公安,但目前完成申報的比例不佳,他質疑已經4年了,多數大樓卻未遵守相關規定,也不甩市府的要求,難道只能無能爲力?

北市建管處表示,對於朽壞或有公安疑慮的建築物,特別是無人居住且缺乏管理,北市建管處與里長緊密合作,加入公務羣組,以便隨時處理緊急事件,此外,透過1999緊急通報系統以及市府防災應變中心的通報,建管處也可以及時獲取相關資訊並立即處置。也有24小時待命機制,隨時派員處理。

至於外牆診斷申報,建管處指出,臺北市政府也提出補強計劃,外牆拉皮可以申請50%的補助,最高上限可領400萬,對於外牆申報有列冊,列管約90多棟,但申報比率30%,研議未來發函管委會,也告知現有精進方案,可申請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