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獻館「換衫」開展 展現臺灣近百年服飾演變

臺北市立文獻館主辦的特展「換衫Uānn Sann」即日起至10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展出。(文獻館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由臺北市立文獻館主辦的特展「換衫Uānn Sann」即日起至10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展出,特展規畫7大展區,透過展出文物、新聞資料或影片,並搭配互動體驗,帶領民衆一覽日據時期到戰後1960年代社會轉型之際,在地民衆的穿着流變。

「換衫Uānn Sann」展出逾百件文物,包含官袍、新娘祥雲繡服、刺繡大襟衫、國民服,還有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治理佐證、戰後香港師傅精緻作工旗袍等,以及「臺灣洋裁第一人」瑞施素筠口訪影片、鼓勵廢除女子纏足的醫師黃玉階、天然足會及斷髮會等文獻史料。

特展也規畫多項互動體驗,文獻館說明,「換衣魔鏡」以特效展現不同時期的婚服、進入「煥杉寫真館」可換裝,並跟着臺語口白指示拍一張「勿忘影中人」留念、親自踩踏縫紉機,可將舊衣改成小新衣,體驗刻苦年代手作風,還可以透過「穿衣鏡」換衫,挑戰各種復古style。

文獻館長詹素貞表示,服飾是政府治理手段,也能呈現民間的內心想法,可代表民衆觀念的轉變,像是斷髮、放足是兒玉源太郎的政策,象徵臺灣人現代化觀念的開始;近千人蔘與蔣渭水喪禮穿着的白色套裝,呈現當代風格;太平洋戰爭後臺灣出現國民服、燈籠褲等,都在特展中呈現,盼民衆瞭解臺灣橫跨近百年的服飾演變。

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民間常以修改服飾方式呈現特定目的,主流力量則盼透過改造或轉換服裝,傳遞某政權的訊息,相當有趣,期盼大家參觀特展,瞭解政府與民間如何透過服裝進行另類拉扯,也看見民間展現的無限創意,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定義日常生活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