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區民衆落實回收物分類佔全市回收量6成

國美新美館社區資源回收室。(圖/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北市111年全市回收量達50萬噸,由社區申報排出的回收量達30萬噸,佔全市全年回收量的60%,轄內社區大樓共3,462處,已有7成以上已設立資源回收室,今年將持續輔導25處社區建置,展現社區居民的綠色行動力。

環保局表示,民國89年北市率先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垃圾減量有成。隨着城市的發展,社區大樓大廈林立,95-109年間,針對社區大樓進行資源回收普查並分級,透過普查過程瞭解社區資源回收設施需求的急迫性,推動資源回收的形象改造,完善分類項目及回收標示;並透過說明會或文宣發放方式宣導社區居民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觀念。

國美新美館社區資源回收室。(圖/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110年起再優化推動資源回收示範站,共計完成480處社區的改善建置,改善過去回收項目不足,資源回收室較爲雜亂的狀況,透過示範站的設立及推廣,讓新社區仿效學習,並針對社區大廈住戶辦理回收宣導說明會,讓社區居民養成自動自發將回收物分類排出的習慣。

位於萬華區的美麗桂林社區,建置2處資源回收室,回收物分類達19類,住戶捐出二手衣物及書籍送暖偏鄉,並協助周遭環境清潔及資源回收推廣。另一處位於松山區的國美新美館社區,設有完整的資源回收空間,徹底翻轉一般民衆對社區內資源回收室髒亂的刻版印象,提供居民一個乾淨舒適的回收環境,易於回收且樂於回收,環保局持續透過改善社區回收動線及提升回收站形象,引導民衆妥善分類,減少垃圾處理費用。

美麗桂林社區資源回收室。(圖/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感謝市民長年以來主動配合資源分類回收工作,永續循環的理念,已從早期的加強回收物分類,逐步邁向與全球同步的源頭減量,延續物品使用週期,以因應淨零排放的轉型。未來將持續輔導並鼓勵各社區、裡鄰等深化環境教育及宣導工作,透過自備及循環容器的使用、維修代替廢棄及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減碳作爲,達到淨零排放及環境永續之目標。

美麗桂林社區資源回收室。(圖/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環保局今(112)年度將持續輔導社區建置資源回收示範站25處,歡迎各社區代表洽詢,將回收分類做得更好、更確實,實踐淨零綠生活。(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