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機退2.0驚見高架道路?議員批政策灌水、打假球

臺北市市民高架橋。圖/報系資料照

臺北市長蔣萬安上任推出「機退2.0」,5年內將機車退出34條主次要幹道的騎樓及人行道。但議員認爲5年僅34條,看不出市長的魄力和企圖心,應擴大執行範圍,且實施機退的主次要幹道,竟包含市民、建國等高架道路,3分之1路段本來就沒有機車停放區,明顯是打假球、政策灌水。北市停管處表示,經過檢討,增加爲38條道路納入評估實施機退。

爲洗刷「行人地獄」污名,臺北市政府啓動「機退2.0」計劃,依據人流優先規畫人行道取消機慢車停放區、設置機車彎,並在紅黃線增設機車格、夜汽機車共用等,今年先完成5條主要幹道,包括中山南北路、仁愛路3、4段、民權東西路、敦化南路與羅斯福路1段至6段,預計2027年完成34條主次要幹道。

北市議員趙怡翔指出,市政公佈的34條主次要幹道列表中,竟然能看見市民高架、建國高架、水源快速道路,連洲美快速道路都入列,其中6條爲高架道路,另外還有5條本來就無機車停放空間,名單有11條路段都應該被扣除,實際執行路段其實只23條。

趙怡翔也表示,將人行道與騎樓迴歸行人使用,這是人本交通的基本精神,也是保護行人的基本措施,但將毫不相關的高架路段納入機退2.0執行政策,明顯是打假球,蔣萬安5年期間僅規畫執行30幾條主次要幹道實施,看不出企圖心 、施政魄力。

北市停管處長李昆振表示,之前所列的34條主次要幹道,泛指執行機退2.0計劃街廓範圍,針對人行道有機車停放路段檢討機退,議員質詢後經過重新檢視,現更新爲38條路段,同時配合新工處現正執行的人行道普查及改善執行計劃,針對北市30公尺以上道路,未來會將包含38條道路在內、77條路段納入評估實施機退。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5年計劃完成後會有進入下一階段的計劃,但也會考量替代的停車空間。交通局也表示,停管處將持續與地方民意溝通,盡力克服瓶頸問題,並多方規畫車替代空間,盤點與尋覓國有、市有畸零或閒置土地,增加整體停車需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