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樂團「山地印象」惹議 改文道歉

臺北市立國樂團「山地印象」音樂會5月19日登場,近日卻因主題、節目介紹提及生性粗獷豪邁等用詞挨批刻板印象。圖/取自臉書「臺北市立國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5月19日將辦售票音樂會,主題「山地印象」與節目介紹提及生性粗獷豪邁等用詞挨批刻板印象、標籤歧視,北市國事後發佈道歉聲明,已做修正;但北市原民議員認爲,用字遣詞傷害到原民情感,道歉是應該的,建議北市國應多學學全民原教。

「山地印象」音樂會節目介紹提及,「居住在臺灣的16個原住民族……他們生性粗獷豪邁,樂天安命;每每節日、工作或閒暇時,總以天籟般的嗓音及歌舞來自娛及娛人。三位作曲家親遊阿里山或多年蒐集......一場原味十足的『山地印象』,您非聽不可。」

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版主Ispalakan Umav說,北市國推出作品名稱「山地印象」(此爲1991年作品),內容直接針對原住民族刻板印象描述;很遺憾該團體反映着,到今天,原住民族在某些人眼中還是被遊歷、被蒐集、被片面印象,並被加以消費上菜產出的客體。

不少人看到貼文後,直指文案「充滿刻板印象、標籤歧視」、「都在臺灣生活那麼久了,還不懂平等尊重不同族羣」、「現在還有人在用山地?」、「粗獷豪邁、樂天安命太片面」。

北市國前天發佈道歉聲明,感謝提醒與指正,有關5月19日音樂會節目文案撰擬思慮不周,深感抱歉,已經做修正,未來規畫相關節目時亦會事先諮詢相關專家學者,避免誤解再次發生。

原住民議員李芳儒認爲,北市國將刻板印象「山地印象」作爲主題,是在走回頭路,滿不恰當,「他們道歉是應該的,族人接受,我也會接受,若族人有意見,我也會意見。」

原住民議員李傅中武說,「山地」用詞不經意傷害到原住民情感,應該多學學全民原教,建議使用原民印象、祖靈印象較適合,也可詢問原民會避免觸碰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