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農討論民股出資第一魚果市場改建 5月2日開董事會

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上午關注北農與民股協調分攤設備費用的進度。記者楊正海/攝影

臺北市改建第一果菜及萬大魚類批發市場,針對冷鏈、拍賣系統等設備編列今年度預算2.6億元,市議會要求需按照公司持股比例出資,但議員不滿北農至今尚未與民股溝通,未要求按持股分攤,批評是「打假球」要求若北農不按持股分攤費用,市府不得出資墊付。北農總經理吳芳銘表示,5月2日將開董事會,已將民股出資列入討論議程。

北市魚果批發市場營運設備工程費約27.94億元,北農約15.34億元、漁產12.6億元。其中,北農設備工程款,市府需負擔3.49億元,去年先編2.6億元預算送議會審議通過。

市議會財建委員會上午仍關注北農與民股協調分攤設備費用的進度。依議會上會期通過北農針對冷鏈、拍賣系統等設備的但書決議,要求市府應依照持股編列爲原則,若市府要支付超過原本應照比例的分攤費用,就必須經過議會審議通過,否則不得動支預算,意指北農若沒與民股溝通,就不能撥用此筆預算。

議員林延鳳指出,議會在審預算時態度就很清楚,北農出資就是按股權分配,但民股卻不來溝通,根本就不重視,沒展現誠意「不可能北農都不付出成本」;議員張志豪詢問,今年6月爭取中央補助工程經費和設備費,若中央還是有意見,如何溝通?如何在公平合理下爭取到經費。

議員林亮君說,持股比例多少就出多少,她重申議會立場,如果北農的公司治理只等政府補助,這公司也完蛋了,所以超過市府比例,議會不會通過一毛錢。

議員簡舒培也表示,北農改建營運設備需要15億,向中央爭取補助,但民股要出多少錢?針對營運設備,民股應依持股比例出錢,雖然中央補助地方理所當然,但北農現在不敢和民股談,就是「打假球」

產發局長陳俊安指出,整個大樓興建完,有一些設施設備是營運、維持拍賣市場必須有的設施會補助,有一些不是,要分開看。市府會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第16條及農產品市場交易法施行細則第17條向公司收取使用費,保障市府權益;至於非補助項目則由農產公司自籌經費辦理,並由公司相關股份所有權人共同負擔。

陳俊安說,市場處在3月15日已跟農糧署開會,針對冷鏈低溫卸貨區、冷藏庫、批發市場拍賣作業及網路系統,北農會向中央提出申請補助,且與中央溝通過程順利,但因內閣改組,有一些專案計劃要等新部長上任才能確認。 至於董事會召開日期,吳芳銘表示,5月2日將召開,已把民股出資的討論列入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