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應用新業態

中新經緯5月16日電 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16日發佈《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物流配送方面,構建無人機+公交物流配送新模式;城際通勤方面,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應用新業態。

徵求意見稿指出,當前,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興起,無人駕駛、數字低空、綠色能源成爲主要方向。北京市具有低空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和基礎條件,具備先天優勢和巨大潛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前景光明、意義重大。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搶抓低空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加快探索低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顯著提升北京市低空經濟引領示範、輻射帶動能級,制定本方案。

徵求意見稿提出發展目標,面向全國,走向國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術服務覆蓋全國,低空產業國際國內影響力和品牌標識度大幅提高,產業集聚集羣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低空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在技術創新、標準政策、應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領域形成全國引領示範,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1000億元。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到2027年,建設一批低空經濟領域市級、國家級創新平臺,參與編制一批國家、國際標準。基本構建起支撐智能航空器(端)-網聯空域及立體基建(網)-數字空管(雲)-智慧飛服(服)-多元應用(用)的技術創新體系。

企業實力顯著躍升。到2027年,培育10億元級龍頭企業10家,過億元產業鏈核心環節配套企業50家、技術服務企業100家,在低空智聯網、垂直起降場、無人機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低空產品及服務。

應用場景形成示範。到2027年,圍繞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擺渡、城際通勤、特色文旅等,新增10個以上應用場景,開通3條以上面向周邊地區的低空航線,基本建成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及低空應用生態。

安防反制能力領先。到2027年,建立起覆蓋各類無人機及“低慢小”航空器、多種技術搭配、高中低空高效協同的安防反制能力,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及低空安防模式,確保首都低空安全,打造全國標杆。

徵求意見稿從五個方面提出了20點重點任務,具體如下:

(一)持續加強低空經濟技術創新引領

1.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各區與京內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設一批低空經濟領域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推動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等與我市各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促進科創成果轉化落地。推進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在京部署低空經濟科技成果孵化器、加速器,孵化轉化一批創新成果、產品和技術。推動軍民兩用技術轉化應用。

3.加快推進標準制定。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牽頭或參與低空經濟領域法規、標準制定,形成一批有京內單位參與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規範。

4.發展研發設計產業。促進eVTOL、特種飛行平臺等新構型設計,飛行器重構支持等研發設計產業化。

(二)鞏固低空製造全產業鏈競爭力

5.支持先進整機研製。依託北京科技創新及需求集中資源,支持各區引進、培育無人機、eVTOL、飛行汽車、新能源通用航空平臺等先進整機制造項目,培育整機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

6.加強發動機等核心部件及材料配套。通過整機牽引及北京市氫能示範城市建設等,積極發展氫能、生物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高效動力發動機系統,推進輕質、高強比材料開發,加快突破飛控系統、電推進系統、傳感器、元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優質多元配套企業主體。

7.推動機載、空管等設備開發。瞄準機載裝配、地面配套等需求,支持光電、雷達等多功能高性能任務設備研發,發展通信導航監視(CNS)、情報、氣象服務等系統設備製造業。

8.提高製造技術供給能力。面向全國低空製造市場,發展增材製造、激光製造,培育一批高端製造、平臺建造技術設備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三)構建監管及運行服務技術支撐體系

9.發展數字化低空飛行及監管服務技術。支持在京科研機構、企業、通信運營商等開發低空智聯網、低空飛行管控及飛行調度指揮系統、智能化低空行業應用技術,構建通感一體、空天地一體化的技術支撐能力,提供無線電頻譜創新應用、空域精細化劃設使用、城市低空態勢感知、高效應用服務和大規模高密度高頻次智能融合飛行的技術支持。鼓勵本市企業參與建立全國統一飛行服務平臺。

10.創新無人機檢測及適航驗證技術服務。積極爭取民航、公安、工信等部委支持,在京設立無人機、eVTOL等適航驗證、生產檢測、應用測試等領域技術研發和服務機構,形成一批第三方的檢驗檢測及適航驗證公共服務平臺,構建技術輸出能力。

11.大力拓展低空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發揮在京部委、政策資源優勢,發展空域管理規劃、飛行規則制定、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產業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依託北京教育、人才、金融、數據等資源,支持低空科普教育、人才培訓、金融保險、租賃維修、數據服務、模擬仿真等產業化發展。建設低空金融、數據服務中心。

(四)打造全國低空飛行應用創新示範

12.創新並開放多元應用場景。應急救援方面,加快房山基地建設,推進通用航空在全市開展應急通訊、消防滅火、巡檢巡查等領域應用示範。物流配送方面,依託延慶八達嶺機場開通西北物流支線等航線,構建無人機+公交物流配送新模式。城際通勤方面,建立大興機場與雄安新區,首都機場與天津、廊坊等地區的通勤航路航線,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應用新業態。特色文旅方面,在延慶、平谷、密雲等區發展低空旅遊、飛行體驗等產業。

13.完善有條件地區低空空域環境。在延慶、平谷、密雲等有條件的區構建數字低空一張網,完善航路航線網絡體系建設,加強北斗、5G等衛星通導技術應用,促進商業航天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拓展航空管理服務平臺功能。

14.提升數字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加強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系統建設,提高數據情報信息服務支持能力。鏈接城市信息模型(CIM)數據,建設城市低空高精度空域數字底圖,構建數字孿生系統,探索三維高清地圖服務,高效助力低空飛行應用。

(五)優化低空基礎設施

15.加強起降及服務保障場地建設和利用。充分發揮現有通用機場功能,提供低空飛行器起降、停放、補能、維修、託管等服務。統籌規劃建設無人機、eVTOL等起降場網絡,存量整合、集約佈局,完善無人機識別、通信、定位、導航、監控、氣象、電磁等設施建設,在自然災害多發區等區域佈局起降場所,探索高頻次、全天候、大容量、智能自主起降場佈局應用。完善路網、電力等基礎設施。強化通用機場、起降場地等平戰轉換功能。

16.構建低空航路航線。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資源,結合市內各區低空空域實際需求,推進合理劃設航路航線,保障低空飛行器有序安全飛行。開展數字化飛行規則、自由飛行模式等低空航路航線智能化研究,探索低空空域融合飛行管理機制。

17.提升通導感知及低空智聯能力。在延慶、房山等區完善無人駕駛航空器新型基礎配套設施,推進城市低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佈局通信感知一體化低空智聯網,開發低空新航行系統。

18.強化低空經濟發展區域協同聯動。鼓勵在京單位與京外機構聯合,在河北、天津等省市佈局建設一批試飛測試基地、專業分支機構,形成北京技術輸出+周邊技術驗證及服務應用的協同發展模式。支持將張家口機場打造成北京的公務航空配套基地,將八達嶺機場、密雲機場等打造成往來北京通勤機場,建設低空維修託管中心。

(六)形成低空安防反制全國標杆

19.大力發展低空安防產業。加強無人機反制技術研發,鼓勵開發高效、精準的無人機反制系統、設備,提供應用場景實踐。強化數據安全、網絡安全技術、軟件測試等系統開發,確保信息安全。

20.構建低空安全防範體系。在京梯次配備多種軟硬反制設備,提高立體管控能力。建立一體化指揮體系架構,構建快速預警、精準識別、有效處置的低空安防解決方案,形成示範應用集成,並在全國形成可推廣複製的標杆。

徵求意見稿最後提出,要健全組織領導和推進機制,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推動解決一批低空經濟重大政策、重點事項和重要問題;創新政策手段並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臺專項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匯聚形成各方協同的資源力量,定期開展需求對接、項目推進等活動,加強央地協同、區域聯動,形成發展合力;加強宣傳推廣和文化培育。(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