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劍潭站TOD大樓 影響景觀遭反對

臺北捷運劍潭站將以大衆運輸導向(TOD)開發,斥資30億打造18層混合型大樓,恐影響捷運站體天際線。後方紅色爲大樓模擬圖。(臺北市議員黃鬱芬研究室提供/黃婉婷臺北傳真)

臺北捷運劍潭站曾被選爲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捷運公司明年將在劍潭站推動TOD(大衆運輸導向發展),興建18層混合型大樓,遭大批建築師、設計師連署反對,市議員黃鬱芬憂心,該案將對景觀帶來壓迫感,並造成當地交通衝擊,要求市府1個月內重審規模,別爲增加收入損害公益性。北捷對此迴應,將蒐集各方意見。

市長柯文哲下令北捷商業極大化,北捷率先在捷運士林站推動首座TOD案,隨後進軍劍潭站豪砸30億開發,規畫興建地上18層大樓,引進辦公商業及餐飲業,預計明年施工、2026年完工。

豈料,看似風光的建案卻遭到捷運美學小組半數反對,黃鬱芬更接到社團法人臺灣女建築家學會等多個團隊陳情,呼籲市府重新評估大樓對圓山歷史景觀和劍潭環境衝擊。

黃鬱芬指出,民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劍潭站TOD案量體又高又寬,總樓地板面積約1.2萬坪,勢必阻斷中山北路綠廊道的延續和視覺穿透性。

她表示,北捷報告書中更揭露此案址有交通延滯回堵現象,商辦帶來的交通流量,一定會衝擊當地居住、用路品質。

黃鬱芬說,劍潭站擁有特殊龍骨懸吊屋頂,曾被選爲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但該大樓完工後,再也看不到具藍天背景的龍骨線條,甚至影響一旁臺北藝術中心觀景視野,痛批市府城市開發欠缺整體規畫。

對此,北捷總經理黃清信允諾,11月將舉辦座談會蒐集各方意見,研究讓大樓融入都市地景,納入後續設計參考,但政策推動方向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