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建滔集團提出清盤呈請,碧桂園稱清盤是各方皆輸的結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廣州報道

月初否認被提起清盤呈請後,碧桂園還是沒有躲過此劫。

2024年2月28日早間,碧桂園發佈公告稱,其接獲Ever Credit Limited於2月27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此次清盤呈請涉資16億港元未支付的定期貸款及應計利息。碧桂園表示將極力反對呈請。

碧桂園方面隨後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堅決反對呈請書並將尋求法律意見,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與顧問團隊積極妥善抗辯應對。

碧桂園強調,目前其已聘請財務和法律顧問,協助評估本集團的資本結構及流動性狀況,並制定整體的解決方案。目前已與境外主要債權人團體代表小組建立了有效溝通機制,境外債整體重組正在積極有序推進。各方堅信,清盤是各方皆輸的結果,也將持續與主要境外債權人團隊積極協商溝通協作,以尋求最優解決方案。

對碧桂園提起清盤呈請的建滔集團,是一家以印刷線路板、化工產品等爲主要業務的企業。在房地產方面,除了開發運營以外,建滔還“淺嘗”華南房企的地產債,不僅與碧桂園有債務糾紛,其此前還有購買富力地產債的記錄。

此次被建滔提出清盤呈請,在碧桂園債權人以及業界各方看來對其影響有限。這主要是由於,碧桂園不同於此前被頒令清盤的房企,其在化債之上的態度比較堅定,進程也並不緩慢。此前,有部分房企也取得債權人諒解,最終法院頒令撤銷清盤。

激烈討債

碧桂園被提起清盤呈請的這筆債務,曾一波三折。

這筆貸款於2021年12月1日生效。其時,建滔集團旗下的信貸公司與碧桂園訂立融資協議,借出18.8億港元定期貸款。根據融資協議的條款,碧桂園須分期償還貸款的本金金額及利息,並在2023年12月償還最後一期款項。

在這筆債務的到期日之前,碧桂園曾爲它的兌付努力過。去年8月30日,碧桂園啓動“債轉股”償付了這筆債務的一小部分款項,其發行3.51億股新股,發行價格爲0.77港元/股,認購股份的總代價爲2.7億港元。這次操作後,碧桂園所得款項將用於抵銷建滔集團的部分貸款。

之後,隨着碧桂園的境內外債進入重組階段,這筆債務自然被納入重組的範疇,也未進行償付,建滔集團爲此公開追討過。去年10月10日,建滔集團發佈公告稱,碧桂園未能根據融資協議償還款項,其已向碧桂園發出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償還若干到期應付款項。

一般而言,債權人在房企出險後,通常不會立刻通過法定償債書來催債,建滔集團其時的行爲,或已爲今日的清盤呈請埋下伏筆。

碧桂園方面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回覆中表示,其建滔集團的債務金額在境外整體有息負債佔比很低,單一債權人的激進行動不會對碧桂園保交樓、正常經營以及境外債務整體重組產生重大影響。參考業內其他違約上市房企案例,個別債權人向香港法院申請公司清盤的情況較爲常見。

碧桂園表示,目前公司各項經營一切正常,將繼續以保交付、保經營爲主要工作目標,最大程度保障購房業主、債權人、投資人和員工在內的所有利益攸關方權益。

近兩年來,由於房企出險情況多見,債權人採取激烈行動的情況並不罕見。不過,從結果呈現來看,多數房企在積極進行債務重組的情況下,均能夠順利解決問題。例如,融創、旭輝、龍光等,通過與債權人的溝通或者在債務重組生效的前提下,目前清盤呈請均已撤回或被法院駁回。

建滔是誰?

此次對碧桂園“發難”的建滔集團,其是一家制造業爲主業的企業。根據建滔集團的官網,建滔最早以覆銅面板起家,此後逐漸發展至印刷線路板、化工產品,之後在房地產也有涉獵。建滔於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旗下的上市公司有建滔集團和建滔積層板控股。

建滔集團旗下的房地產板塊,目前主要有兩個投資方向,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用物業投資與管理等綜合業務。根據建滔官網的介紹,建滔地產開發住宅及商用物業總建築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主要分佈在上海、崑山、廣州等一線城市。旗下的開發物業歷經10年發展,已形成“建滔廣場”商辦系, “裕花園”住宅系等知名品牌。

在自主開發和運營以外,建滔還曾聯合其他房企共同開發大型項目。例如,建滔曾與世茂共同開發深圳南山的一處商用物業,不過之後建滔選擇退出,這一項目由世茂全資擁有。

在與房地產的“蜜月期”,建滔與房地產商有過愉快的合作史。其不僅一度持有富力的股權,還曾多次購入富力、碧桂園的公開票據,且認購比例並不低。2018年,建滔曾公告稱,購買富力發行於2021年到期的6億美元優先票據,建滔化工的認購金額爲1.2億美元,票息7%。

建滔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國榮曾在2017年時公開表示,“富力是一間好公司,前途非常好,我和主席李思廉又是好朋友,未來會考慮再增持。”在被問及是否會與富力合作時,張國榮又稱,“我們目前沒有合作項目,但如果李思廉有意合作,我非常樂意。”

不過,隨着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建滔的業績也爲之神傷。

今年2月19日,建滔集團發佈的業績預警顯示,其預計錄得2023年淨利潤不少於20.2億港元,同比下降不多於45%。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中,包括受到房地產行業影響的有向碧桂園的借款作出信貸虧損撥備、持有華東地區未售住宅物業作出減值虧損撥備等。

最優解答

建滔對碧桂園提起清盤呈請,碧桂園也在積極處理相關事務。

一位瞭解房企境外債務重組的人士分析稱,清盤呈請是債權人的權利,任何一個債權人都可以申請,但申請不代表一定會被清盤。“清盤需要經過法院審理後最終決定,法院會聽取聆訊綜合評估,只有清盤的價值更符合大多數債權人的利益纔會被批准。”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公司能通過其他方式,如加快銷售恢復穩定經營,或以債務重組、資產重組等方式最大程度維護所有利益方的權益,那顯然是對所有債權人更公平有利的方式,法院就會駁回清盤呈請。

一位香港金融機構的人士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清盤呈請只有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才會被通過,主要取決於債務重組的進展還有債權人的態度等。如果有債務重組的方案,和債權人的對話比較順暢,法院一般不會頒令清盤,債權人也更願談判,因爲清盤後的清償率是很低的。債權人在還沒有重組方案時對房企提起清盤,主要是爲了給房企施壓。”

爲了能夠取得債權人的諒解,碧桂園也在爲之付出努力。

在境內保交付方面,碧桂園盡力爭取到多個項目進入“白名單”中,據碧桂園方面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信息,截至目前,碧桂園入圍融資“白名單”項目約有135個,其中有項目已經成功融資,例如大連市金普新區碧桂園星薈時代項目,工商銀行通過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爲該項目提供了約2.12億元的融資支持。

在債務重組方案的擬定上,碧桂園目前已經完成了150億元境內債的重組,境外債則還在談判的過程中。今年1月16日,碧桂園發佈公告稱,委聘畢馬威擔任境外債務重組的主要財務顧問,其將在各財務、法律顧問的協助下繼續評估流動資金狀況,建立與所有債權人的合作溝通平臺,共同制定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當前境外債務風險。

在此期間,碧桂園實控人楊氏家族也頻繁發聲釋放積極態度。在碧桂園今年的工作會議上,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說,雖然公司現在面臨困難,但夢想中的碧桂園從未改變。家族肯定與公司共命運,會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爲公司的發展努力,目前正在盡力盤活資產。

保交付先行,債務談判有條不紊進行加之實控人態度堅定,碧桂園態度並不消極。由此,清盤呈請對碧桂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或隨着碧桂園的債務重組邁上臺階而隨之化解,在努力盤活資產及恢復正常運營的過程中,碧桂園竭力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