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2死 「腎臟醫」沈富雄拆解推論主因:用光的風味醬

臺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日前發生食品中毒案,而死者血液檢出「米酵菌酸」。(中時資料照/羅永銘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食藥署力拚假日完成35項食材採檢,除了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外,咖哩粉、薑黃粉等調味料,全數均未檢出米酵菌酸BKA。對此,前立委、腎臟科醫師沈富雄31日就表示,「寶林茶室有一個獨家風味的熱炒醬,這熱炒醬是進口的,我覺得問題出在這個熱炒醬」,但沈富雄也坦言強調,「而這一批醬料我覺得在17號的時候啓用,大概在9天內都用完了,所以現在要去查,有事的醬料都吃光了,去查以後的庫存,恐怕也查不出來」,引發討論。

沈富雄31日在政論節目《TVBS戰情室》中表示,「我整理了一個大綱,根據各方的資訊,我其實有結論了,我的題目就是說寶林中毒案、近乎破案的大膽推測,我有很大的信心,最後破案以後,跟我這推測一定非常接近」,沈富雄直言,「現在因爲大家人多嘴雜,各講各的,造成社會的不安跟誤會」。

沈富雄強調,「我們第一點要分清楚的就是毒素,跟這個產生毒素的細菌,很多人都沒有分清楚,毒素就是米酵菌酸,它進來多少,這個量是不是會增加的,它也不會分裂,不像新冠肺炎,所以不會到處傳播,所以這個是誤會」,沈富雄接着說,「現在問題是,讓人家生病死掉的是這個酸,但產生這個酸的是一個菌,這種菌是土壤的細菌、植物的細菌,它無緣無故不會跑到人體上,這些菌其實也不容易活,因爲它就是活在22至33度之間,過了33度他就活不了了」。

至於這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沈富雄判斷,「因爲寶林茶室幾年前接受訪問的時候有說,我們有一個獨家風味的熱炒醬,這熱炒醬是進口的,我覺得問題出在這個熱炒醬」,沈富雄指出,「就是這個醬從印尼進口也好、馬來西亞進口也好,這個毒大概是藏在其中一瓶醬料裡頭」。

沈富雄強調,「而這一批哪一天啓用,我覺得是在17號的時候啓用,大概在9天內都用完了,所以現在要去查,有事的醬料都吃光了,去查以後的庫存,恐怕也查不出來」,沈富雄最後更說,「不過第一時間點,就要儘量的把所有的醬料通通沒收,然後好好去查有沒有這個毒素」。

但沈富雄的推論,仍須對照此案目前發展。依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1日晚間臉書發文曝最新進度,指食藥署力拚已在假日完成35項食材採檢,這些食材全都是3月26日自寶林茶室A13店稽查並帶回的檢體,結果是「全數未檢出」米酵菌酸BKA。王必勝說,這35項可以說是「廚房看得見的都帶回來了」,其中現場並沒有木耳,所以沒有采檢木耳。

若所有食材都無檢出,那麼可能的原因爲何?王必勝表示,目前仍研判問題是「出在粿條」,但由於有問題的檢體,是前一批的貨,現在已經全數沒了,26日取樣的粿條,是廠商23日新的一批貨源。目前須等待檢方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