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佈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32例,分別爲62歲男性及30歲女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佈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爲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二人都在上月廿四日至寶林茶室信義A十三店吃了炒粿條,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而就醫,情況穩定,均已返家休養。

此外,臺北市衛生局另通報新增一位住院個案,但尚未納入中央系統。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該名廿一歲女性於三月廿二日至寶林茶室用餐後,四月二日至急診就醫,目前仍住在臺大醫院一般病房,肝功能異常,肝指數高達一千。

陳彥元表示,目前共有四名重症患者於臺北市轄區醫院加護病房救治中,其中一人意識回覆正常,代表其腦部傷害較輕微,且肝衰竭、肝腦病變的機率較小,較有機會評估肝臟移植。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住在加護病房的重症個案仍處於昏迷狀態、病情危急,昨天專家會議中曾討論是否進行換肝,主要評估標準爲肝功能是否可以自行恢復,若無法恢復,就可能必須換肝。

對於地方通報、中央統計等數據之間的落差,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解釋,疾管署通報系統於每天中午截止,臺北市衛生局於昨天下午通報,尚在確認且彙整資料中,一旦確認,就會在今日公佈。疾管署昨日統計,寶林茶室信義A十三店用餐中毒事件累積數卅二例通報,其中二人死亡,四人在加護病房、二人一般病房,廿四人返家休養。

曾淑慧表示,「寶林信義專案」通報患者條件爲曾經到信義A十三店用餐,並依「米酵菌酸」(新譯爲邦克列酸)的潛伏期約爲○・三至卅八小時,原本要求發病時間爲上月十九日到廿六日前,在考量潛伏期後,放寬至廿八日。疾管署持續觀察通報情形,一旦個案數逐漸減少,將停止統計。

衛福部昨舉行「邦克列酸中毒防治討論會議」,專家建議,遇到重大食安事件,第一例個案確認後,應扣押案發餐廳全部食材。對此,陳彥元表示,這並非地方政府能力所能處理,需進一步討論,以尋求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