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量網路資訊 衝擊言論自由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時報出版)

古典自由主義的根本原則之一,與保護言論自由有關。這一保護寫進美國權利法案的第一修正案裡,已明載於世界人權宣言和許多自由主義民主國家的基本法裡。言論既具有讓人得以用其他物種所做不到的複雜方式溝通的實用價值,也具有作爲思想與抉擇之最重要場域的固有道德價值。打造制度使不爲時間所限的大規模協調和合作得以有機會實現,而言論系打造制度所不可或缺。言論自由間接意指思想自由,系自由主義體制所想要保護的其他種種自由的基礎。

在自由主義社會裡,有兩個支撐言論自由的規範性原則。第一個與避免言論支配權遭把持的需要有關。第二個不如第一個顯而易見,但同樣不可或缺,即政府和公民都需要尊重社會每個成員的隱私區域。這個區域可以如在歐洲那樣從基本法定權利的角度予以確立其範圍,但把它視爲規範,而非可順理成章接受的權利,較爲恰當,因爲它會影響公民間的私人互動,而且可被視爲寬容這一美德的延伸。這兩個原則都已受到我們今日溝通方式上的技術變革威脅,也受到政治兩極化之類的其他政治情勢威脅。

如今,言論支配權遭以數種方式把持。第一種歷史悠久,指的是威權政府或高舉民主大旗的僞民主國家,試圖想要壟斷、控制言論。古典自由主義極不信任這種公權力,甚至,言論通常是任何威權統治體制頭一個要下手的目標。當今中國共產黨對傳統媒體和網路的管控越來越緊;俄羅斯的普丁把各大媒體都納入其掌控或其密友掌控。網路有利於當權者透過日常生活裡已無所不在的追蹤功能和感應器,做到規模超乎想像的監控。中國的社會信用制把監視和大規模資料採集、人工智慧合在一塊,使政府得以時時掌握其公民的大大小小思想和行爲。

第二個威脅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私人對傳統媒體和通信的控制,由義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頭一個發出。貝魯斯柯尼擁有龐大的媒體帝國,藉此成爲有錢的寡頭統治集團成員。這個媒體帝國叫Mediaset,跨足報紙、出版、廣播。掌控媒體使他得以靠一己之力成爲家喻戶曉的名人,並利用此名氣於一九九○年代初,義大利的戰後政治秩序正隨着社會黨和基督教民主黨的消亡而逐漸瓦解之際當上總理。貝魯斯柯尼一掌權就利用其剛入手的政治影響力保護其商業利益,並躲掉刑事罪責。

貝魯斯柯尼成功結合媒體和政治勢力之舉,之後被廣爲仿效。普丁不是媒體大亨,但早早就認識到把私人媒體抓在自己手裡或交給他的密友掌控很重要。在這過程中,他躋身俄羅斯首富之列,甚至世界首富之列。匈牙利的維克托.奧爾班和土耳其的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都利用個人對媒體的控制,鞏固自身政治勢力和家族財富。

說來矛盾,言論自由的第三大威脅,就來自因網路興起而大增的言論。一九九○年代網路以公共溝通管道之姿興起時,許多人認爲它會大大催化民主。資訊是權力的來源之一,越是能掌握資訊,權力支配的範圍就會越廣。網路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自行發表想法,不受傳統媒體的守門員──出版商、主編、媒體公司、政府──阻攔。網路也使人得以鼓動民心,爲烏克蘭、喬治亞、伊朗境內反貪腐政權或反威權統治政權的起事,以及阿拉伯之春期間的起事,大開了方便之門。網路使受到不當對待或迫害的孤立無援個人得以打破地理條件限制呼朋引伴,一起討公道。

但誠如馬丁.古裡所說的,這個把數位媒體和傳統媒體合在一塊的新資訊世界,開始提供讓每個人應接不暇的資訊,比先前所能吸收到的資訊還要多,而且多到令他們來不及消化。隨着時日推移,大家漸漸看出其中許多資訊內容貧乏、虛假,或有時被刻意當成武器以遂行特定的政治目的。有些得到賦權的個人,例如埃及的瓦伊爾.戈尼姆,能爲拉下阿拉伯獨裁政權助一臂之力,還有些人則單憑一己之力就能散播關於疫苗或作票的不實訊息。這一資訊爆炸所產生的累加式效應,會削弱政府、政黨、媒體企業等既有組織的權威;此前,資訊一直透過這些組織來傳播。(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