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研究 歐盟補貼80億歐元

歐盟執委會8日表示,來自德法義等歐盟會員國以及挪威等19個國家、56家大小型企業的68件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獲得批准。執委會期望公共基金能吸引137億歐元民間投資,總資金規模將逼近220億歐元。

歐盟內部市場執行委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部落格寫道,「歐洲正把命運交到自己手中。藉由掌握最先進的半導體,歐盟將成爲未來市場上的工業強權。」

主管競爭事務的歐盟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Margrette Vestager)表示,這些計劃將聚焦資源效率(Resource Efficiency)技術的研發,例如晶片、處理器和感測器等。

截至目前,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和格芯(Global Foundries)等企業都宣佈新的投資計劃。臺積電亦計劃在德國設置新廠。

歐盟在去年初提出《晶片法案》,最終目標是提升歐洲晶片生產,讓歐洲的晶片市佔率在2030年前增加至20%,歐盟認爲此舉能鞏固長期競爭力和主權。IPCEI是實現該計劃的一部分。歐盟已在去年11月批准規模430億歐元的《晶片法案》。

維斯塔格指出,歐洲必須提升其晶片研發和製造能力。歐洲必須成爲先驅者,「我們得開發真正創新解決方案,和第一工業部署(First Industrial Deployment;FID)。」

然而歐盟的晶片雄心面臨臺灣、韓國、日本和大陸等強勁對手。經歷疫情引發的全球晶片荒後,美國扶持本國半導體產業又格外積極,美國總統拜登已在去年將晶片法案簽署爲法律,其中包括390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補助,和1,320億美元的研發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