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南亞科去年獲利寫近3年高 今年市況審慎樂觀

南亞科週三封關日盤後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南亞科自結2021年第4季合併營業收入爲213.99億元,較上季減少10.2%、年增44.8%,營業毛利爲105.63億元,合併毛利率49.4%,較上季增加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爲80.23億元,營業利益率37.5%,較上季減少0.6個百分點,本期稅後盈餘爲64.5億元,季減14.3%、年增598.0%,淨利率30.1%,依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30.95億股計算,單季每股盈餘爲2.08元。

南亞科2021年合併營業收入爲856.04億元,較2020年增加40.3%,營業毛利爲370.44億元,合併毛利率43.3%,營業利益爲271.86億元,營業利益率31.8%,稅後盈餘爲228.45億元,年增1.97倍,稅後淨利率26.7%,依每股盈餘依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30.87億股計算,每股盈餘爲7.4元,近3年新高。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股淨值新臺幣55.85元。

就供給及需求來看,李培瑛表示,在供給方面,2021年第4季供應商及通路庫存相對健康,今年則需留意各供應商動態資本支出增加可能改變供給成長預估量。

在需求方面,資料庫中心客戶持續帶領伺服器需求成長,雖然短期仍受零組件缺料干擾,但預期可逐步緩解,且DDR5及新版CPU進入量產;手機部分因5G智慧型手機需求成長,新興市場4G手機需求挹注,搭載量增加,帶動2022年出貨成長,表現會比去年好;PC方面,NB需求仍高於交運量,長短料及疫情造成塞港問題影響達交,預估2022年下半年逐步趨緩;至於消費性電子終端產品因網路通訊、智慧穿戴、智慧音箱、SSD、TV、VR、元宇宙及新款遊戲機等需求成長,車用市場晶片短缺於2022年底可趨緩。

關於PC是否因疫情解緩而需求消失?李培瑛說明,還有家用、商用取代趨勢,需求並不會因此而消失。雲端將會是帶領成長最重要的部分,至於消費型方面,電子產品的多元化,目前來看都是成長的狀況,TV有受到缺料影響,不過有新動能出來,如VR等。

2021年第4季DRAM平均售價季減低個位數字百分比,銷售量較上季減少中個位數字百分比。除本業獲利下滑外,業外收入也較上季減少1成。

首季標準型DRAM的現貨價起漲、合約價的跌幅正明顯縮小,第一季跟上季產品跌幅縮小,消費性DRAM部分產品已見回升。李培瑛提到,雖然DRAM產業第一季整體ASP是小跌的,但還是偏向樂觀,DRAM產業首季仍處修正期,庫存低、但需求存在,第二季可望恢復成長,報價預計持平或小幅上升,第三季、第四季需求增加在即,但仍需持續觀察。他表示,雖然通膨問題、長短料,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負面可能影響需求,2022年預計DRAM需求的年增率約15%~20%,整體來看,2022年市況審慎樂觀。

今年資本支出280億元左右,用於新制程、新產品小量生產,即爲10奈米進入準備小量生產的第一步。南亞科將導入自主研發的10奈米級製程量產,看好隨着人工智慧、大數據、5G、自駕車及物聯網的需求增加,預估DRAM每年仍會有15-20%的位元成長。10奈米進度部分,李培瑛表示,今年第一世代,明年第二世代就可以準備了。法人看好,南亞科新制程開始量產,每單位晶圓產出隨之增加,有助降低成本。李培瑛也提到未來將開發中小型客戶。他也坦言,整年度的位元增幅非常少,已經連續兩年增幅很小,去年靠庫存有小幅度的成長,但今年全年營運的成長,端看下半年報價走揚狀況和十奈米,沒庫存的狀況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公司加快自主研發,才能持續成長壯大。

談到新厂部分,新廠預計今年上半年正式動土,進度有稍微遲緩兩個季度,主要因素是建造審覈程序比較久,需要符合法規的審覈。南亞科走向下世代DDR5產品,對於三星退出DDR3、中國大陸反而進出該市場之現象,李培瑛表示,基本上DDR3市場縮小,是市場變化而逐步走向DDR4,該狀況會持續,但DDR3目前仍存在特殊行應用需求,但總座不認爲會有對公司有劇烈變化,經營是多元化經營,看客戶需求,公司也從DDR3轉入DDR4,目前DDR5也在試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