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國力!臺版晶片法 新神山產業供應鏈成型

被視爲是「臺版晶片法」的《產業創新條例》第十條之二、第七二條修正草案十一月十七日在行政院正式拍板!(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臺版晶片法來了!在「半導體即國力」成爲各國發展顯學的同時,當然臺灣政府也不落人後,推出臺版的晶片法,盼能維持臺灣矽盾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將優勢擴及至5G、電動車、低軌道衛星等新興科技產業,加速新護國神山產業鏈成型。

被視爲是「臺版晶片法」的《產業創新條例》第十條之二、第七二條修正草案十一月十七日在行政院正式拍板!近年,疫情、地緣政治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進而使半導體搖身一變成爲各國十分重視的重要戰略物資,爲了避免過度仰賴他國半導體資源,並建立本土供應鏈,幾乎各主要國家皆極力推動相關半導體法案,像是美國、日本、韓國、歐盟乃至於中國都大力祭出相關政策。

「半導體即國力」成顯學

以最大動作的美國來看,計劃五年內撥款三九○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每案最高三○億美元,半導體業者建廠及設備投抵率二五%;此外,美國亦匡列五二○億美元的半導體補助法案讓晶圓大廠落腳美國。而日本半導體復興計劃匡列六千億日圓補助半導體業者建廠與設備費用五○%補貼;同爲亞洲半島體強國的南韓則釋出K半導體戰略,鎖定發展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及疫苗,大企業最高享四○%的研發投抵及十%的設備投抵。

另外,受全球晶片荒影響重大的歐盟各國也都意識到半導體的重要性,因此計劃投入四三○億歐元的公私資金,另提撥一一○億歐元加強半導體研究、設計和生產,旨在提升歐盟在設計及生產晶片的量能,目標要在二○三○年吃下全球二○%的市佔率,約是目前市佔的兩倍。當然,更不用說中國,在美國爲首的強力圍堵下,中國無不更大力度的投資本土半導體供應鏈。

由此可見,「半導體即國力」已成爲國際一大顯學,而專家指出,有鑑於過去一年各國祭出優惠獎勵措施,希望吸引臺灣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前往設廠,面對其他國家大手筆重塑半導體供應鏈的情況下,爲了維持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及發展未來,避免磁吸效應讓臺灣產業陷入空洞化,因此臺灣勢必要從現在開始加速強化產業鏈的韌性、留住資源與人才,建立在地供應鏈,並持續在先進製程尋求突破,以提升競爭優勢,故政府亦跟上國際腳步,積極研擬相關半導體策略。

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此次產業創新條例十之二的修訂。這次修法可以說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優惠的研發費用抵減和設備投資抵減,內容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二五%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並可以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全新機器或設備支出五%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且該機器或設備支出不設金額上限,二者合計的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五○%。

期待鞏固臺半導體地位

此外,適用本租稅優惠的對象並不限產業類別,凡符合研發費用、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及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之要件,均可申請適用;經濟部解釋,租稅優惠並未限定半導體,主要是針對下個世代及重要的供應鏈產業,因此包括5G、電動車、低軌道衛星等產業皆可適用。

儘管臺版晶片法案通過消息一出後,產業界便發出誘因太少或太針對性等質疑聲浪,認爲獎勵的規模與程度難以與其他國家比拚,且有不少業者認爲所設門檻甚高,有效稅率亦有爭議,最終恐讓企業受惠的程度並非想像中大;不過部分專家則認爲,政策立意於鼓勵,可見政府有意積極鞏固臺灣作爲世界中重要半導體生產基地的企圖心。再者,政府此次提供了更大的誘因,這對於企業在臺投資、在臺設廠仍將有望起到一定程度的吸引作用,將可再進一步提高臺灣產業的整體價值和國際競爭力。(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23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