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吃石斑」終於吃完 下一步班班吃水產

漁業署今(6)日舉辦「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李柏澔攝)

大陸去年6月10日以藥物殘留爲由全面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行政院以經費補助6億元的方式,讓國中小學生在上學期可吃到4次石斑魚,在歷經多次產量跟不上需求喊卡下,「班班吃石斑」終於在本學期達標。教育部國教署將與全國漁會、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等更共辦「學校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擴大營養午餐的水產供應。

根據漁業署統計,目前校園午餐3章1Q水產品覆蓋率已由2021年78.5%,成長到2022年91.5%,今年4月則達到95%;2022年章Q水產品採購約5900公噸,今年4月已採購約2380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00公噸,供應品項包括蝨目魚、魷魚、烏魚、水鯊、旗魚、文蛤等。

漁業署表示,爲推動校園午餐水產品安全供應體系與食材多樣化,在行政院食安辦指導下,與教育部國教署跨部會合作,與全國漁會、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共辦「學校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

漁業署指出,因魚刺等因素,過去校園午餐較少採用水產品,2022年「食農教育法」完成立法並正式上路,配合政府加碼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獎勵金提高到每人每餐10元、偏鄉14元,並導入冷鏈設備維持低溫不斷鏈及建立「聯採聯供平臺」等措施,讓更多供應商能選購多種章Q水產品食材進入校園,穩定午餐水產品供應鏈。

另各界關注的「班班吃石斑」承諾是否兌現,漁業署指出,跨部會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石斑魚專案」已完成全國供應4次目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臺灣給學生的供餐一定要超越日韓,各縣市都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不能「一個臺灣好幾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