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前提 談好兩套對臺腳本

(圖/路透)

9月至今,美中高層密集舉行三場對談: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新德里的交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和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馬爾他的會談、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紐約的會面;這期間,大陸在臺海舉行大型軍事訓練,美方則低調很多,拜登在聯合國大會演說未像去年那樣提及臺海。兩相比較,美中正在爲管控臺海風險展開新一輪試探。

這三場對談中,王毅和蘇利文的會談屬於最核心,觸及雙方討價還價、利益交換,以及圍繞最敏感議題的戰略交底。兩人會後,陸媒透露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用時最長。

有意思的是,中方新聞稿提及要求美方在遵守一中、敦促不支持臺獨的相關表述,語氣較溫和,不像之前那樣充滿警告的語氣,說明雙方談出一定成果,也更摸清彼此底牌。因此,國防部長邱國正口中「敵情異常」的共軍登陸演練,應是在北京基於馬爾他會晤的評估後才做出的動作。

相對來說,拜登與李強、布林肯與韓正的會面具有禮節性,但仍有一個細節不可忽視:根據中方新聞稿,拜登、布林肯均表示,美方希望中國經濟成長、取得成功,但這段話在美方新聞稿沒有出現。北京兩次強調美方對大陸經濟的正面態度,是在主動消除拜登在G20會後「唱衰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以緩解劍拔弩張的氛圍。換言之,北京至今無意升高對拜登本人的批判,是因爲促成今年11月APEC「拜習會」依然是努力的目標。

結合這三場會談的重點,基本可以概括出,目前美中高層對話議程中享有優先地位的議題:第一是臺灣,第二是經濟,其中臺灣的優先地位高於經濟,當然與臺灣2024總統大選有關。

在拜登政府看來,最擔心的是2024年若民進黨的賴清德上臺,大陸會在軍事上採取攻臺動作,包括灰色地帶戰爭;美方反而不擔心國民黨上臺後兩岸和緩會損害美方核心利益,因爲侯友宜此次訪美,相信已帶給美方有關維持臺海分治現狀、兩岸協商不碰政治議題的保證。

在北京看來,最擔心的同樣是2024賴清德上臺後,一方面懷疑賴清德不追求法理臺獨的承諾不可信;另一方面,民進黨繼續執政4年形同令兩岸協商將前後中斷12年,這是否會逼近《反分裂國家法》中「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動武條款,導致北京面臨對臺戰略抉擇的巨大壓力?因此,北京與華府共同關切、或在近來這段時間需達成的共識,無非是兩項:第一,若民進黨勝選,如何讓賴清德承諾不獨;第二,若國民黨勝選,如何儘快緩解臺海緊張。

當美中談好這兩套對臺腳本,就意味着「拜習會」有條件舉行了。(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