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紐時:拜習會無突破 緩和美中緊繃關係是進展

紐約時報分析,美中因互不信任而關係冷淡,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會晤沒有突破。(圖/微博@新華社)

紐約時報分析,美中因互不信任而關係冷淡,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會晤沒有突破,但這並非兩人對話用意,防止兩國在關係緊繃時爆發衝突可視爲進展。

紐時新聞分析寫道,拜登與習近平試圖防止美中諸多爭端升級成更廣泛的衝突,兩人若能將言語化爲某種緩和政策(détente),就算是外交上的成功。

拜登美東時間15日晚間在白宮與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習近平視訊對話,開場時呼籲美中爲雙邊關係設置合理「護欄」。習近平則以「老朋友」稱呼拜登,並將中美比喻成兩艘在大海航行的巨輪,須迎着風浪共同前行,避免相撞。

但文章寫道,美中在元首會晤表面下激烈互鬥,癥結不易化解。

3小時半會晤結束後,美中未發表數十年來兩國元首峰會常有的共同聲明。2019年,習近平與前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雙方也未發表共同聲明,爲美中關係惡化留下印記。

拜登與習近平視訊會晤後,也未協議召集兩國官員進一步商討戰略核武議題及網路空間衝突,有別於拜登6月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當面會晤結束後的做法。

美方資深官員在「拜習會」落幕後向媒體坦言:「我們原本就不預期會有突破,結果確實沒有。」

美中會後各自發表聲明,都着重兩國爭執不下的議題。文章形容,這形同盤點兩國相互不滿之處,妥協空間有限。

根據白宮聲明,拜登在會中關切新疆、西藏、香港人權遭侵犯,及中國傷害美國勞工的「不公平經貿政策」。根據中方通稿,習近平說美方一些人支持臺獨是在「玩火」,並明確警告世界恐重回半世紀前超級大國對抗的局面。

習近平在會中說:「搞意識形態劃線、陣營分割、集團對抗,結局必然是世界遭殃。冷戰的惡果殷鑑不遠。希望美方把不打『新冷戰』表態落到實處。」

紐時分析,這番話直指拜登政府集結理念相近國家挑戰中國的戰略,也反映華府正在熱議的話題:美中是否會陷入類似冷戰的格局,雙方緊密的經貿與科技連結是否會讓外界無法拿昔日美蘇關係做類比。

拜登一再暗示美國有可能與中國激烈競爭,在中國外海爭議水域、網路空間明爭暗鬥等議題上對抗中國,雙方卻不致爆發衝突。

拜登着手從內部強化美國競爭力後希望與習近平視訊對話。兩人會面前數小時,拜登將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簽署成法,幕僚將此當作重新聚焦國際競爭力的例子之一。拜登近期也簽署禁止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等中國重要科技業者在美國境內運作的其他法案。

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的羅素(Daniel Russel)說,拜登與習近平都不滿意美中關係現狀與對方作爲,但兩人也都警覺兩軍爆發事端可能迅速失控的風險。

不過,單單一場會晤化解不了兩國極大的分歧。川普開啓的美中貿易戰依舊未解,中國在12月31日截止期限前還要採購逾1800億美元美國產品才能履諾;其他問題逐一浮現或是惡化,包括五角大廈評估中國迅速擴增核武、可能放棄數十年來維持「最低嚇阻」的戰略。

美方官員婉拒透露「拜習會」討論中國擴增核武的情形,僅以拜登「強調管理戰略風險的重要性」含糊帶過。

根據美方官員說詞,「拜習會」未談到分析家預期會觸及的其他議題,包括兩國爲外交官、記者等人士核發簽證陷入爭執,及明年2月北京舉辦冬季奧運是否邀請美國參加。

許多人預期美中會仿效前美國總統小布希、歐巴馬時期設立爭端協商論壇,雙方確實同意低階官員展開協商。分析寫道,這點連同美中元首在公開聲明中的語調,讓外界期待兩國至少能稍微緩和緊繃態勢。

美中11月稍早就氣候變遷議題發表聯合宣言,出乎外界意料。但根據中方通稿,習近平在「拜習會」暗示兩國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合作的條件是整體關係穩定,與拜登的觀點有別。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亞太安全論壇(FAPS)計劃副主任丹尼爾斯(Rorry Daniels)說:「雙方爲穩定以互不信任爲象徵的關係而說盡好話,未來問題是兩邊要怎麼各自調整政策,符合這種方向變化。」(編輯:陳政一)1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