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後 美中蜜月期能維持多久?

拜習會象徵美中關係解凍。路透

美中兩國領導人舊金山峰會,北京力圖營造「拜登特別邀請習近平往訪」色彩,以示「美國有求於中國」。從習對拜登談話,稱美國是夥伴、朋友,「世界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中美不可能停止合作,並否認擬在2027或2035有攻臺計劃,都充滿「求和」或「中國有求於美國」意味。習返中國後,中共黨媒一片歡欣讚頌聲,宣傳習取得成就,但美中會不會有蜜月期?能維持多久?客觀衡量並不樂觀。

拜登要求習近平尊重臺灣選舉,任一方不得改變臺海現狀,南海中菲爭議、美軍戰機經常被共軍魯莽攔截,所有跡象都預示,美中蜜月期可能很短暫,但兩國高層和軍方恢復溝通,合作抑制芬太尼毒品有進展;峰會並未形成「世界新秩序」。

拜登強調,他和習近平同意各自都可拿起電話,讓對方接聽,這是重要成果,也是美方「去風險化」避免戰爭;中方期待兩國不脫鉤,美方默認,但美國無意取消制裁,只是對新疆人權等問題制裁力道削弱,拜登可應對共和黨的攻詰。

紐約時報說,習近平來美宣揚其雄心和願景,表達與美國平起平坐,卻力圖不激怒美國。網上不少華人評論認爲,習近平說中國願意成美國的夥伴和朋友,有求饒或求和意味,中共內部長期宣傳反美、反帝國霸權,擺戰狼姿態,卻對美示弱,是因經濟衰退、外資加速撤離和美國製裁封鎖,不得不然,但大陸抖音等社媒仍充斥「美國怎敢對我們怠慢」的聲音。

在拜習峰會後記者會,拜登稱習近平是「獨裁者」,讓坐記者席前排的國務卿布林肯面露驚詫,因爲美中事前磋商,極力避免給習難堪,拜登在峰會後立即打破協議,北京外交部抗議「這是錯誤和不負責任」,布林肯只好稱拜登「坦率爲美國人講話」,爲拜登緩頰。

另一打臉,是美國防長奧斯丁峰會次日在東協防長會議重申,美國武裝臺灣的承諾不變,與習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攻臺計劃恰成對比。臺灣很多評論認爲,沒有攻臺時間表,不代表臺海脫離兵兇戰危,中共備戰軍力不足,習的說法可欺敵,麻痹臺灣民衆心防,也想破壞美臺軍事合作。

習近平承認,中美兩國衝突和對抗的後果,誰都不能承受。對照中共塑造反美戰狼氛圍,經常性機艦騷擾臺灣,一副不懼美中衝突姿態,和習的說法矛盾。顯然這又是對內忽悠百姓、轉移內政焦慮,對外卻強調和平,從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北京都站在發動戰爭者一邊,使美中難推心置腹,臺灣更不信任中共。

習強調中美是夥伴、朋友,世界容得下中美兩國。對照他之前強調「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太平洋變世界,範圍擴大了,是中共默認不挑戰美軍在太平洋主導地位和實力,或北京把眼光從太平洋延伸至全球?近日傳聞中國有意在阿拉伯半島東南端阿曼(Oman)建軍事基地,兩相對比耐人尋味。

對拜登選舉有利的成果,還包括美中合作打擊芬太尼(fentanyl),這是危害美國青少年最嚴重毒品,毒性比海洛因強50倍,已成18至49歲美國人頭號殺手,主要原料自中國出口,製成毒品流入美國;拜習會次日,中國即取締製造原料廠商,動作神速。而中國向美國增購300萬噸大豆、增加中美直飛航班,傳聞中方將恢復購買波音737Max等客機,卻未見進展。北京可能在等美方解除部分晶片制裁,兩國經貿想重回熱絡,長路漫漫。

習強調中美不可能完全停止合作,一方試圖改變另一方是不現實。美國多次重申,無意改變中國現狀,中共自己嚇自己,制度自信成空談。而習強調他和拜登是中美關係掌舵者,對人民、對世界、對歷史都擔負着沉甸甸的責任;拜登也發推文說會談取得真正進展,王毅強調達成20多項共識,都想給外界峰會有豐碩成果的印象。

中國持有的美元美國債券,創14年新低,但還有8000多億,美國最大進口國從中國轉移至墨西哥,但兩國經貿關係依然密切,習近平終於承認兩國不打交道不行。美中雖可合作,卻同牀異夢,臺海、南海和平直接牽涉中國人利益,體制差異使美中想水乳交融變不可能,但合作管控風險美中臺同蒙其利,否則全球受害。峰會破冰後,美中關係正努力重回正軌,或許須等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更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