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靠不住新渠道|白酒再調整④
斑馬消費 楊偉
白酒業在向前,白酒渠道卻在倒退。
近幾年,存量時代的危機如期而至,各大白酒品牌開始重視起電商等新興渠道,期望從這裡謀求增量。
但是,從去年的渠道業績來看,除了茅臺這個特例,白酒業的電商渠道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甚至還因爲各種利益糾葛,白酒品牌與電商平臺之間,漸生齟齬。
爲什麼電商渠道會成爲白酒行業的雞肋?轉身迴歸經銷渠道後,白酒如何才能解決目前最棘手的存貨問題,打通行業的任督二脈?
白酒電商之爭
今年3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五糧液“手撕”拼多多事件,沒想到一個多月之後,居然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315前夕,五糧液發佈聲明稱:接到多名消費者關於低價從拼多多平臺購買的五糧液產品真僞諮詢,經覈實爲假冒產品。
五糧液(000858.SZ)炮轟拼多多最真實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重點不是真酒假酒,而在於高端白酒的價格體系問題。
當時,拼多多上的52度五糧液普五第八代,賣到了868元/瓶。這是五糧液旗下的核心大單品,今年2月出廠價從969元/瓶提升至1019元/瓶,指導價1499元。
拼多多強勢迴應稱,所售五糧液支持驗貨,百億補貼商品支持假一罰十。而且,不管五糧液如何強勢炮轟,拼多多依舊我行我素。
經查詢,5月8日,拼多多上五糧液普五第八代的價格,已進一步下降到了單瓶850元左右。
這並不是白酒品牌與電商平臺的第一次交手。2022年11月,因“多次低價銷售52度國窖1573系列產品”,瀘州老窖(000568.SZ)暫停了與京東的合作;幾天之後,五糧液扣除京東2022年市場支持費用365萬元,理由是“違反合同規定”。
京東跟拼多多一樣,對平臺內賣家也未嚴加管束,52度五糧液普五第八代最低單價900元;瀘州老窖大單品52度國窖1573,單價約爲870-880元,而該產品出廠價爲980元/瓶、指導價1399元/瓶。
所以,第三方電商渠道,對於大部分白酒公司,都顯得很雞肋。
2023年,多數白酒上市公司的電商業務處於下降趨勢,其中就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600809.SH)等最頭部企業。同一梯隊的洋河股份(002304.SZ),線上收入同比增長11.25%,但該渠道的毛利率下降了6.90個百分點。
一線酒企中唯一的另類是貴州茅臺(600519.SH),其通過自營電商平臺i茅臺等,2023年直銷渠道營業收入672.33億元,同比增長36.16%,在公司營業收入中的佔比超過45%。該渠道毛利率高達95.46%,遠超經銷渠道的89.29%,直接讓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上一層樓。
但那是來自茅臺頂級IP加持的自營渠道,誰也學不來。i茅臺與其說是一家電商平臺,不如說是一個投資渠道。畢竟,參與打新的茅粉有幾個是衝着喝酒去的?
而且,i茅臺有且僅能有一個。去年,茅臺系推出巽風數字世界,今年開始發售貴州茅臺巽風酒。這款定價1498元的53度375ml貴州茅臺酒(巽風),馬上就對茅臺酒的價格體系產生了衝擊,成爲貴州茅臺股價4月承壓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酒爲何做不好電商?
白酒行業觸網,還是太晚了。其他消費品行業,大多佈局電商數年,並衍生出衆多創意玩法,甚至還誕生了諸多細分領域的淘品牌。而白酒,直到最近幾年纔開始大規模佈局電商。
原因不外乎幾種情況:沒場景,沒受衆,沒動力。
白酒市場,即飲渠道依然是重中之重。最經典的案例,便是江小白以餐飲渠道的“上桌”策略快速崛起。電商渠道,並沒有特別適合白酒的使用場景。
而且,中國的白酒用戶,以中老年人爲主,年輕用戶佔比不高。電商渠道一向是年輕人的天下,買賣雙方的契合度並沒有那麼高。
另外,前些年,白酒行業過得相對滋潤,特別是2016年這輪以高端化爲主線的行業復甦之後,白酒的吸金能力可能僅次於銀行保險房地產。靠着傳統渠道就可以賺到盆滿博弈,哪有動力去投入資源做電商渠道?
等白酒行業意識到存量時代的危機逼近,不得不擁抱電商渠道謀求增量的時候,只能爲補課交出更多的學費。
做電商渠道,並不是說你今天拍板、明天開個網店、後天把產品推上去就能獲得銷量的。它是需要配套的產品,專業的運營,投入資源去開拓的全新渠道。
在這一點上,主流酒企中,幾乎只有水井坊找到了自己的節奏。2023年,水井坊推出“國風版小水井”、“水井文化” 、“麒麟送水”等多款電商專屬產品,定價200元上下;年底還在電商渠道推出“水井宴”,主攻宴席市場。
去年,水井坊(600779.SH)批發代理渠道收入增長1.56%,新渠道收入增長了60.34%。 在二線高端白酒集體承壓的背景下,水井坊的整體業績表現相對穩定,電商渠道功不可沒。
當然,白酒難以規模電商化的根本原因,還是尾大不掉的經銷渠道,導致品牌方難以放開手腳全身心投入。
存量時代,電商等直營渠道多賣一點,經銷渠道就少賣一點。中國有哪一家白酒企業,不是靠經銷商壘起基石?當下,除了貴州茅臺,誰有底氣和實力向內部開刀?
更爲關鍵的是,如果白酒品牌對電商渠道不強力控制,平臺和賣家,基於自己的考量,肆意衝擊價格體系,進而影響到經銷體系的積極性,那將更爲可怕。
認清存量時代的現實
左右爲難之際,大部分白酒企業,只能讓重心迴歸到經銷渠道來。
這些年,白酒頭部公司們爲了維持超高增速,盲目瘋狂擴張產品與渠道,脅迫經銷商大幹快上,行業性的存貨危機一觸即發。
庫存高企-價格倒掛,並形成惡性循環。與電商平臺零星的低價出貨相比,品牌方更在乎批發價的穩定與否。
白酒行業去庫存喊了幾年,但從去年的整體數據來看,存貨越去越多。2023年,20餘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貨規模基本都處於增長趨勢,合計超1500億元,多個激進品牌存貨規模增長超20%。
更大規模的存貨,其實集中在經銷環節。2023年初,關於白酒庫存危機的討論甚囂塵上,有酒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就算所有酒廠停產一年,庫存也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前幾天,瀘州老窖因“涉嫌放貸給經銷商”遭遇投資者質疑,也從側面印證了白酒體系以存貨來驅動銷售的扭曲結構。
白酒行業流行的先款後貨模式,疊加去化難,讓經銷商們遭遇了巨大的流動性壓力。否則,誰會甘心虧本賣掉手中的白酒大單品?
然而,在白酒產業鏈中,經銷商們往往是一個沉默的羣體。他們在品牌面前的相對弱勢,又有長期的利益捆綁,導致有苦也說不出,只能咬牙堅持。
去年10月,酒鬼酒(000799.SZ)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今年公司沒給經銷商壓力,讓經銷商最大化去庫存,信心得以恢復。”結果是,公司2023年業績大降。
由此,我們提出一個疑問:有多少業績穩步增長的白酒公司,是通過擠壓經銷商促成的?
如果這種緊繃的行業生態得不到緩解,如果白酒市場的動銷狀態不得到徹底扭轉,你猜,會不會有更多的酒商扛不住現金流壓力而爆雷?
白酒行業是時候呵護經銷商了。認清存量時代的現實,放棄高速增長不停歇的幻想,迴歸到市場本身,多想想怎麼去創新而不是一味守成。
我的一位朋友,十幾年前是一家中型白酒企業的大商。他從四川起家,將事業拓展至深圳。鼎盛時期,在各大城市擁有數套豪宅,車庫停滿豪車。
後來,白酒行業調整期降臨。他錯判了形勢,囤貨過多,動銷跟不上,沒能扛到行業復甦。
他自己成爲“老賴”,房子、商鋪、車子,都沒保住。名下只剩下一臺老掉牙的奔馳。
去年《長安三萬裡》上映,他破天荒地帶兒子去看電影。這個孩子出生時,他正值事業巔峰,如今孩子都會背很多唐詩了,他仍在谷底。
從“大鵬一日同風起”,到“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微胖中年男人,回憶起這些年的過往,淚眼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