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漁青張博仁打造漁創客基地 聯手澄田公司啟動沿海創生行動

百大漁青張博仁(左二)翻轉養殖業傳統,在彌陀成立漁人隊、漁創客,漁創客更是全國首創讓有志青年能夠得到完整培訓的養殖創業基地。(攝影/Carter)

【◎文/陳婷芳 ◎攝影/Carter ◎圖片提供/澄田整合規劃】

百大漁青張博仁實踐產業六級化培育漁業青年生力軍

日復一日的養殖漁業最能深刻感受四季更迭變化。立春後,不必再忍受凜冬冷風刺骨、也不受炎夏頂着烈日曝曬,是魚塭工作最舒適的時節。跟隨百大漁青張博仁來到漁場,講述他的彌陀漁事。

張博仁運用大自然的循環海水,以極低密度的混養多種養殖物種,仿造最自然的生態鏈。(攝影/Carter)

張博仁視彌陀爲一塊寶地,有漯底山又鄰近濱海,擁有豐富且多樣的天然觀光資源,身爲在地養殖漁業第三代的他,不斷思考着如何將當地養殖漁業實力與觀光資源結合,扭轉人們對這片好山、好水,卻好無聊的刻板印象,解決青年人口外流問題,協助彌陀地區創生髮展。

撈上岸的無垢海水生態白蝦立刻進入規格分級。(攝影/Carter)

醫學院臨牀營養與生物工程研究背景的張博仁,2010年返回家鄉彌陀,接手父親的養殖漁業。他運用所學改善魚塭環境,仿造自然生態,力行海水無垢生態養殖技術,由裡到外精進養殖業體質。他也致力打造培育青年漁民的「漁人隊」,是一個平均年齡21至25歲的水產養殖工作團隊,可說是南臺灣培育漁業「青年生力軍」的大本營。另外,也成立青創基地「漁創客」,幫助漁人隊成員接受完整創業培訓,協助優秀漁青獨立創業。而「餘香咖啡」是開設於漁場旁的複合式咖啡廳,以咖啡、新鮮漁產料理爲主角,海、港、魚塭景緻吸引客人前來。張博仁不僅創造屬於彌陀的經濟效益、也增加就業機會,並提供在地人士創業培訓及教育訓練,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培育出60多位人才,其中不乏許多已經獨立創業的青年,是提升在地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推手。

餘香咖啡一館位於南寮海邊,除了喝咖啡賞海景,也是食魚教育場域。(攝影/Carter)

無論是海味炸物、名廚聯名料理,餘香咖啡夥伴透過自家食材研發出美味料理,吸引顧客駐足消費。(攝影/Carter)

與其他以社區發展協會爲主力的創生案例不同,張博仁是以個人團隊全心投入,而且他的團隊從生產、加工及產品銷售一手包辦,達到一級農漁業、二級工業,三級服務業,全面提升爲產業六級化目標。他將地方創生重點放在迴歸產業基礎上,早期彌陀因養殖漁業蓬勃發展而繁榮,他致力於迴歸當地人的做法:「這塊土地以前怎麼發展,就採取相同模式讓它復甦,希望透過『地產地消』的模式,讓在地產品在地方推廣發酵,促進當地產業永續發展。」而他的理念也正在彌陀地區實踐,協助當地創生髮展中,創造就業機會使更多青年迴流,盡一己之力回饋家鄉。

張博仁堅守着生產者對消費者應該負的責任,於是創立責任生產平臺,期望傳遞正向的想法及經營方式。(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串接公私部門資源 臺17線海線從彌陀、永安、梓官創生

高雄海線永安、彌陀及梓官等區,每年所推出的石斑魚、蝨想起、海鮮節等慶典活動,吸引魚貨攤販們參與,同時匯聚衆多人潮,現場熱鬧帶動買氣。然而,耕耘地方創生多年的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卻觀察到,即使每年攤商都相當多,但各地區間攤販及活動類型相似度極高,在招商過程中,本地特色商家難以參與,面臨進入障礙。這讓他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特色商家進入消費大衆眼中,怎樣連結公私部門資源,用創新思維與作法來加強臺17線周遭地區的特色發展與知名度。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分享推動地方創生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攝影/Carter)

許維哲在經歷農村新風貌、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到地方創生的歷程後,創辦了澄田整合規劃,致力推動地方創生,協助地方青年返鄉投入農漁村再生及食農食魚教育。澄田整合規劃也協助青年漁民返鄉創業,例如引介相關資源輔助張博仁建構責任生產平臺,同時強化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打造彌陀在地漁業品牌;協助熱愛彌陀的在地青年成立「來趣彌陀創生協會」,自發性於歲末年終聯合在地商家舉辦吃美食送紅包的商圈活動,未來也陪伴青年冀望能媒合公部門資源,爭取不同部會資源增加地方軟硬實力,進而活絡當地商圈。澄田整合規劃近年也協助建立有趣且充滿故事性的場館,如餘香咖啡食魚教育基地與漯底社區的斗笠故事館,這些都是與在地青年攜手創新的成果,而澄田整合規劃居中陪伴在地青年協助實踐創生行動。

「靠海邊生活節」結合彌陀美麗海景與草地廣場,並規劃在地市集、音樂饗宴等,吸引大批民衆參與。(圖片提供/澄田整合規劃)

舉凡彌陀張博仁的漁人隊、永安的蘇班長安心石斑或梓官的李法憲生態農場,都是各鄉鎮創生髮展上略有成果的團隊或商家,他們成功的背後共同都有澄田整合規劃的參與。許維哲目前正積極嘗試更進一步的行動策略,並表示:「我們目標其實希望將顧客人流從農漁村的景點導流到農村的街區,活絡街區的商家,這樣纔會讓地方產業有活水進來。」

澄田整合規劃負責人許維哲積極嘗試進行臺17線海線的串連。(攝影/Carter)

澄田整合規劃近年從高雄出發,與地方青年及社區共同努力,自發性籌辦的彌陀靠海邊生活節、梓官梓感農村文化節、永安新港社區的尻海風漁夫生活節,慢慢串連臺17線海線,期待未來能從臺南學甲、將軍一路連結高雄永安、彌陀、梓官,再到左營、哈瑪星、林園,往南則到屏東東港、枋寮,促成沿線的地方青年商家合作,透過國發會、農業部、文化部及各種資源力量,將海濱沿線接連創新,展現出高雄漁村再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精采活力。

• 漁人隊

FB:漁人隊

• 漁創客

FB:漁創客

• 餘香咖啡

地址:高雄市彌陀區南寮路光明巷31-1號

電話:0925-899-091

時間:13:00~18:00

FB:餘香咖啡

• 澄田整合規劃

FB:澄田整合規劃

• 責任生產

FB:責任生產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4年No.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