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非醫療使用增加 主要來自女性、已婚者

國衛院今召集專家,舉辦「臺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專家會議。(林周義攝)

衛福部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發現,國人醫療使用安眠藥的情況趨勢,對比2014、2018兩次調查結果,醫療使用的盛行率未增加,但非醫療使用的盛行率卻增加了1倍以上,主要的增加對象女性以及45至64歲已婚者

臺大精神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特聘教授陳爲堅表示,過去研究顯示,國內安眠藥處方量有增加趨勢,1997年有3%,2004年增至7.3%,但在2009年之後就沒有相關的研究。

若查看衛福部進行的「全國物質使用調查」,2014年安眠藥任何使用的盛行率是5.46%,2018年則是5.2%,沒有太大的差異,但若對比非醫療使用的盛行率,2014年是0.71%,2018年卻增至1.91%,增加了1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非醫療使用盛行率的主要增加對象是45至64歲的女性、已婚的人,而用藥動機多爲解決失眠問題舒壓。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40幾歲的年齡層也是精神疾病好發年齡,常見憂鬱症、自殺的狀況,許多人獲得安眠藥的管道都是透過親友同儕,但卻並非每個失眠的人都需要安眠藥。

自殺防治學會學會每年7月針對15歲的民衆進行電話調查,瞭解過去1周是否因爲失眠而困擾,2006年有近3成的民衆有此困擾,此後都維持在2成5、2成6左右,去年則是2成3,換算成人數約有460萬人。失眠不見的是失眠症引起,可能是由於、焦慮,也可能是急性壓力,雖然不見得要吃藥,但因爲臺灣購買安眠藥太方便、健保德政允許連續3個月的慢性處方籤,造成民衆的不當使用。

李明濱表示,不當使用安眠藥會造成許多間接成本,民衆只要用藥超過3個月,就會越來越習慣,越吃越多,有些老人家用藥後反應變慢,容易摔倒,也有人騎車騎到一半就出車禍,導致民衆不是死於失眠,而是失眠帶來的副作用。他提醒民衆,出現失眠的狀況,可藉由運動、放鬆來改善,應尋求醫師專業意見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