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顧:兒大要避母,一個惡魔母親多可怕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未來成長,良好的教育讓人如沐春風,不良的家教則會留下嚴重的心理創傷。

2005年,陝西省婦女研究會心理諮詢接到了一通電話,22歲的小夥子陳志朋講述了一段特別的經歷,他的經歷,讓人不由聯想到一句古語:兒大要避母,一個惡魔母親有多可怕。

陳志朋,時年22歲,陝西本地人;他出生於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職工,一家三口經濟雖然不優渥,但也不愁吃穿,陳志朋的出生並沒有帶給父母多少的歡樂,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父母陳某某、母親王曉麗,兩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時並沒有感情接觸,婚後因性格不合經常發生爭吵;雖然沒有走到離婚的地步,可兩人早已經形同陌路。

陳某某酗酒,脾氣暴躁,每次喝多酒就會對母子兩人拳腳相加,弱小的陳志朋只能躲在母親背後;王曉麗深感婚姻不幸,她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給了兒子,鼓勵兒子努力讀書,改變母子兩個人的命運。

在母親這裡,陳志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愛,他依賴母親,王曉麗也依賴兒子;然而這種關愛也只持續到了9歲。

王曉麗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慘遭家庭暴力的他不僅依賴着兒子,隨着年齡的漸長,她發現對兒子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情愫,給他換衣服時,每次都會產生一種荒唐的念頭,這個念頭讓她也嚇了一跳。

越是壓抑這種荒唐想法,她的感情就越是扭曲,在一次意外的機會下,王曉麗看了一些“錄像帶”,這些不良的刺激畫面,助長了她的荒唐想法;她將“魔爪”伸向了懵懂無知的兒子。

陳志朋年齡小,也不理解這種“觸碰”行爲,當他進入青春期,王曉麗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爲”,反而更加變本加厲,陳志朋翻閱了一些“書籍”,逐漸理解了母親的行爲,這讓他更爲難堪、更爲牴觸母親。

他試圖找母親談一談,可王曉麗總是說:你是我兒子,我從小把你養大,有什麼沒見過的?王曉麗沒有跟陳志朋保持應有的距離,悲劇因此發生。

1999年3月份,陳志朋16歲生日,王曉麗本想給她慶生,然而陳某某又喝的酩酊大醉,一回家就扯着母子兩人問東問西,看着桌子上的蛋糕,氣不打一處來,一拍桌子說:年年都買蛋糕,我供他讀書容易嗎,就知道浪費錢。

16歲的生日戛然而止,王曉麗更是氣憤不已,她想要報復丈夫,於是凌晨左右闖進了陳志朋房間;進入青春期他,一時沒能把持住自己,兩人突破的道德底線。

陳志朋很苦惱,他知道這是一種錯誤行爲;但是嚐到甜頭王曉麗卻停不下來了,只要陳某某上夜班或者喝醉酒,王曉麗都會在半夜溜進他的房間,他曾數次想要拒絕母親,可母親一哭,他又心軟了,只能任由母親施爲。

陳志朋也想跟父親談一談,可他都是板着一張臉,除了毆打他以外,兩個人沒有任何交流,在學校裡,陳志朋更加不敢說,這樣的醜事要是被同學和老師知道,母子兩人日後還怎麼見人。

這樣的遭遇一直到他考上大學纔有所改觀。

陳志朋憑藉着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不錯的本科大學,作爲村子裡面第一個大學生,家家戶戶都來道喜,平日裡不苟言笑的父親特意擺了幾桌酒席;王曉麗希望兒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陳志朋做到了,但她卻不怎麼高興。

王曉麗懇求兒子選一個離家近的大學,父親則認爲他應該出去闖一闖,在父親的支持下,陳志朋選擇了陝西省某大學。

陳某某的支持,或許是他當了父親以來最正確的一次決定了。

陳志朋離開了家,寒暑假也在外地打工,雖然遠離的母親,但這段灰暗的記憶一直積鬱在心底,他不敢接觸女同學,有時半夜會因爲噩夢驚醒,他也看過心理醫生,但都沒用;這樣的經歷或許會影響一輩子。

由於陳志朋常年不回家,王曉麗又找到了學校,在母親的要求下,兩人在賓館再次違背了倫理道德,陳志朋不堪其擾,希望婦女研究會心理諮詢能夠幫他走出這種困境。

王曉麗的第一次行爲是陳志朋16歲,此時他屬於已滿14週歲,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

在QJ罪中,一般都是指女性,行爲人以暴力、脅迫的方法QJ男性,其行爲應當定義爲強制W褻罪,根據《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W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犯罪行爲中,要看雙方的個人有無個人意願,或者半推半就的成分多少,由於陳志朋和王曉麗之間的行爲過於遙遠,難以進行取證,從陳志朋的供述來看,其母親並沒有採取暴力、脅迫的方法加以威脅,陳志朋因多次心軟選擇“成就”母親,其主觀意志也決定了母親犯罪有無。

即便不構成犯罪,王曉麗的行爲對陳志朋也遭到了巨大的心理創傷,陳志朋只能及時的梳理心理,調整狀態,多跟王曉麗談一談,讓她意識到這種錯誤,以免造成更大的荒唐悲劇。

古語有云:女大避父,兒大避母,不管是從生理、心理,都是需要回避的。

《案例回顧:兒大要避母,一個惡魔母親多可怕》本文案例來源新聞報道/裁判文書,當事人系化名;圖片皆(部分)爲網圖,與案無關;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