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青年爲新質生產力貢獻創新力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的工作和人工智能(AI)密切相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新質生產力,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坐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的周鴻禕聽到這句話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在他看來,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國家正在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爲引擎的新質生產力,這極大地鼓舞了從業者的信心。

會場外,AI領域創業者、清華大學博士生秦禹嘉幾乎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新質生產力”這5個字。他意識到一扇新的發展大門正在向青年創業者打開。

讀博期間,秦禹嘉和多位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劍橋大學等高校的學生組成青年創業團隊,利用大模型技術創業。“希望AI技術能幫助人們將原本需要8小時完成的工作縮短至1小時,這會使財務人員整理報表的速度提升好幾倍。”近日,秦禹嘉在做客中國青年報《青年茶座·兩會青年說》節目時表達瞭如此願景。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處長、正高級經濟師於鳳霞用“三高”解析新質生產力的特徵: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她表示,高科技領域呈現出技術創新羣發性突破、迭代加速等特點,在很多產業領域的應用趨於成熟,已催生了有重大影響的新興產業;高效能體現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高質量表現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3個“高”不是割裂的,是融合的。

“過去我們的生產良率(產品質量指標)爲92%,現在藉助AI技術,已經達到96%-98%。”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用一組數據說明人工智能對帶動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大影響。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技術是推動中國製造業向高端發展的關鍵要素,能助力形成新質生產力。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青年創業者正成爲AI賽道的主力軍。數字人、AI製圖……許多年輕人在社交平臺曬出創業創意,互相交流經驗。

不久前,清華大學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團隊成功進行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牀試驗,脊髓損傷患者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青年羣體涌現出來的創新活力和熱情,對培育新質生產力是非常好的現象。”於鳳霞說。

秦禹嘉在實踐中發現,創業剛起步的年輕人因缺少行業經驗,容易找錯方向,在釋放技術潛力、賦能創新領域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對此,周鴻禕建議年輕人在創業時要選擇“小切口”,在垂直領域下功夫,利用大模型打造工作應用級別的產品。他提示,年輕人要放下身段,多與傳統企業展開合作,在實踐中訓練大模型,將AI技術打造成新質生產力工具,賦能人民美好生活。

爲新質生產力貢獻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青年人才是關鍵。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在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提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把握好3點,其中第一點就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如何能成長爲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面對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李昀庭的問題,於鳳霞提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去年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樑”“當主角”。在她看來,這是培育面向未來的戰略性人才的重要措施。

於鳳霞建議充分發揮高校等教育機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在高校增設相關課程,深化高校、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產學研融通。“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未來人才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除了基本的技術學習,更重要的是加強人才智能化思維培養,爲新質生產力貢獻源源不斷的青年創新力。”她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