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風起再追臺積電 三星2025年量產2納米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AI火爆催生的高算力需求給全球半導體升級帶來了新的動力,先進製程的時間表再度變得迫切。在3納米產量已經進入穩定期的背景下,2納米成爲新的市場爭奪點。

日前,在聖何塞舉行的三星晶圓代工論壇上,三星高調宣佈更新半導體工藝路線圖,目標重點圍繞2納米展開。根據計劃,三星將在2025年推出2納米級的SF2節點(此前名稱爲SF3P),2026年推出SF2節點的性能增強版本SF2P,2027年實現第四代SF2Z芯片的大規模量產。

而搶在2025年擁有2納米制程節點,也意味着三星將其進度趕上了臺積電。據臺積電CEO魏哲家日前於財報會上透露,臺積電的2納米研發進展順利,目前正積極推進在2025年實現大規模量產的目標,預計2024年下半年風險試產,2025年第二季度小規模量產。

“三星的表態,更多也來自目前代工市場雙巨頭格局帶來的競爭壓力。”CHIP全球測試中心中國實驗室主任羅國昭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代工市場的近八成份額被二者佔據。來自半導體市研機構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臺積電以61.7%居首,同比增幅0.5%;而三星則以11%位居次席,同比下滑0.3%。

值得注意的是,除2納米外,三星還在本次論壇上透露了其SF1.4(1.4納米)的研發進度,稱目前進展順利,有望在2027年達成性能和良率目標並實現量產。

AI熱潮倒逼

雖然在三星的原有路線圖中,2納米的時間同樣落子2025年,但此次三星的表態備受關注,在於其對於2納米的商用規劃範圍做出了新的調整。

據三星電子總裁兼晶圓代工業務負責人崔時榮2023年9月透露,三星將自2025年起首先於移動終端量產2納米制程芯片,隨後在2026年用於高性能計算(HPC)產品,並於2027年擴大至車用芯片。但在此次對於SF2節點技術的表述中,三星則強調了將同時應用於高性能計算和智能手機。

“AI在算力和終端側的普及比預想要快,這使得臺積電和三星在2納米領域加快發力。”在羅國昭看來,2納米與3納米相比,大大提高AI計算的速率並降低功耗。以5納米過渡到3納米爲例,平均單顆CPU性能提升10%,而GPU的提升則高達20%。

羅國昭認爲,這使得意在推出AI手機的廠商和算力芯片的廠商都加大了對於2納米的需求,包括蘋果、英偉達和AMD。據公開報道,首批臺積電的量產2納米芯片將於明年在 iPhone 17系列上首次亮相,M系列芯片也將採用同樣的製程。

崔時榮在本次代工論壇期間透露,在過去一年中,三星代工的AI銷售額增長了80%。而滿足AI需求的關鍵,在於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半導體,用於高速、低功耗的數據處理。

與臺積電相同的是,三星的2納米制程採用了GAA工藝。這一新工藝採用新的納米片晶體管結構,以取代目前主流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inFET)結構。相比於後者,GAA結構可以更爲精確地減少漏電損耗,降低功耗。

崔時榮指出,三星GAA自2022年起已進入量產的第三年,其間穩步增長,並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幅增長。

英特爾跟進

除了三星與臺積電外,半導體的另一大傳統巨頭英特爾也加入了2納米制程的戰局。

今年年初,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公佈了包括2納米芯片在內“4年5個工藝節點推進計劃”,並宣佈在2030年前成爲全球第二的晶圓製造廠。根據計劃,英特爾將在2024年開始量產Intel 20A(即2納米)芯片,這款芯片將採用全新的RibbonFET晶體管,以取代現有的FinFET架構。

記者從英特爾方面獲悉,與GAA相比,RibbonFET加入了背面功率傳輸技術,這使得英特爾方案能實現6%的性能提升(Fmax)、90%的單元利用率以及30%以上的電壓降低。

若該目標實現,英特爾將成爲比臺積電、三星都更早實現2納米工藝芯片的製造商。在日前舉行的英特爾至強6能效核發佈會上,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稚聰再度明確表示,“4年5個工藝節點計劃”正在順利推進。這意味着,Intel 20A 目前已在有序製造進程中。

英特爾的自信,來自光刻機供應鏈。在2023年12月表示將向英特爾提供最新一代“0.55數值孔徑”High NA EUV光刻機後,ASML於今年年初向英特爾俄勒岡晶圓廠完成了發貨。英特方面表示,該光刻機將用於英特爾2納米及更先進製程芯片的製造。

對於英特爾切入2納米制程的前景,半導體分析師季維認爲,由於近年來未在先進製程上有過較多閃光點和份額積累,目前市場對其更多持觀望態度。如果應用後能收穫良好口碑,英特爾將會成爲臺積電、三星的有力挑戰者。

羅國昭則表示,英特爾目前沒有太多包袱,如果1.8納米與2納米都進展順利,這意味着過去幾年失去的製程優勢有望奪回甚至領先,對於兩強格局而言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三強抑或獨大

三星的高調和英特爾的入局,在加速全球2納米普及的同時,也讓先進製程芯片的競爭格局變得微妙。

季維認爲,三強林立的格局雖然有望形成,但目前三星的形勢肯定最爲艱難。前有臺積電,後有英特爾,而且臺積電還在擴大優勢,英特爾則可能彎道追上。

記者留意到,目前除蘋果外,幾乎壟斷安卓陣營的高通與聯發科兩大手機芯片供應商的3納米芯片都選擇了臺積電,包括2024年發佈的驍龍8Gen4與天璣9400。此外,GPU界幾乎一家獨大的英偉達,基於Blackwell架構的RTX 50系列也同樣選擇了臺積電3納米工藝。

羅國昭表示,目前臺積電3納米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6年,短期內三星可能會遭受進一步的衝擊。而由於製程技術上的優勢和提前採購需要預留的時間差,目前臺積電3納米的客戶不太可能轉移訂單,並會延續到2納米,這或讓臺積電的份額進一步擴大。

但羅國昭也指出,對臺積電需求的火爆也意味着,其產能是否能夠滿足市場,需要接受檢驗,“如果供不應求,那對三星和英特爾來說則都是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趕超臺積電,三星在3納米領域同樣早於臺積電幾個月推出,但由於工藝不夠成熟,良率始終存在問題,最終讓臺積電在3納米領域一騎絕塵。這樣的教訓,三星是否會吸取並解決,將是能否挑戰臺積電2納米並與其競爭的關鍵。

據臺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暨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在5月末透露的信息,2納米制程進展非常順利,目前納米片轉換表現已達到目標90%,換成良率即超過80%。

“目前最大的機遇是AI,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對高性能低功耗的需求,將會給三星和臺積電留出機會,也是2納米競爭最大的看點。”羅國昭表示。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