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C能否引領算力變革,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2022年這個人工智能異軍突起的年份,有這樣一本書精準預測了算力將對數字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便是《算力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一書。本書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定義,即算力是推動數字融合、提升效率效能和實現經濟優化升級的重要因素。

作者認爲,算力作爲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內涵有二,一是狹義上的算力服務業,涵蓋數據中心建設、芯片買賣、軟硬件生產和大模型訓練;二是廣義的算力經濟,指以算力爲主的各種產業和商業模式。這爲未來算力產業發展的階段指明瞭方向,從通用計算向智能計算髮展的過程中,硬件、軟件、網絡和存儲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以往我們提到的更多是狹義的計算力,它代表了加速服務器等硬件的強大性能。在AI時代,算力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硬件性能,而是涵蓋了硬件、軟件、網絡、存儲、AIDC乃至能源等多個方面,形成了更爲廣泛的算力系統。”超雲總裁房玉震在2024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峰會上指出。

如此強大的算力需要廣泛的算力基礎設施,傳統IDC也需要向AIDC轉型,那麼在這場算力競賽中,如何調整姿勢,更好地迎風起飛,是算力生態各環節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未來算力將像電力一樣普及

數據表明,算力對數字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謂驚人。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智能算力的規模達到了230億FLOPS,預計2024年將達到414億FLOPS,增長接近50%。2025年,中國的算力規模將超過610億FLOPS。

這一巨大的增長不僅帶來了AI服務器需求的猛增,還推動了相關市場的快速發展。2022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約爲332億元,到2023年已增長至770億元,預計未來兩年這一數據將突破新的關口。

“未來算力經濟的普及需要類似電力插座一樣的算力插座。未來會出現類似發電廠的算力工廠,爲地區乃至更廣泛的地域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此外,隨着超算和智算的加速融合,算力需求也將日益多元化和複雜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博士近日在2024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峰會上指出。

AI基礎設施和軟件的快速增長,使得加速服務器和大模型的MaaS(Model as a Service)應用服務架構得以替代傳統IT技術架構。MaaS已經對各行各業產生了爆發式的影響,製藥、醫學、法律、農業和政府等領域都在逐漸受到這一新技術的影響,並可能面臨被替代的局面。

張雲泉博士認爲,MaaS模型作爲一種新的服務模式,超越了IaaS、PaaS和SaaS等傳統模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代理代碼和ChatGPT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進行編程,不再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

新型人工智能算力設施呼之欲出

巨大的算力需求也對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提出了較大挑戰。傳統的IDC(互聯網數據中心)也在向智能IDC升級,AIDC(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液冷技術和高效的管理運維方式,AI技術不僅推動了公共算力的發展,還使得AI+行業的潛力得以充分釋放。

超雲與西雲算力近日共同發佈的《AIDC基礎設施建設白皮書》,對智算中心的定義、建設背景、關鍵原則以及廣泛應用場景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超雲總裁房玉震認爲,新的算力生態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產品,還創造了新的機遇。從通用計算向智能計算髮展的過程中,硬件、軟件、網絡和存儲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作爲智算基礎設施的實踐落地,超雲近日聯合生態夥伴發佈了2024人工智能產品家族,包括AI+智算、AI+液冷、AI+信創、AI+存儲以及AI+雲服務等。這些產品方案不僅展示了超雲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的創新實力和技術成果,更體現了其對於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握。

在存儲和網絡領域,超雲研發了高速和低延遲的存儲系統架構,優化了數據安全和可靠性,並提供了智能便捷的存儲解決方案。同時,結合雲計算和超融合技術,打造了高性能高可用的智能雲計算和超融合平臺。此外,超雲還通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了智算中心設備的監控、預警性維護和故障自動診斷,從整體上優化了運維管理流程。

超雲CTO付迪介紹道,超雲秉持“AI IN ALL”,全面融合AI技術以驅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精心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進而實現智能化升級並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同時,超雲還將以多元算力、智能管理、高效算能和安全底座爲支撐,以滿足多樣化場景需求爲出發點,打造智能、高效的算力產品。

在當前AIDC建設的進程中,企業面臨着多重挑戰,包括能力跨度大、改造難度高、運維投入大、升級風險及部署挑戰等。超雲技術支持中心總經理張春雨介紹到,憑藉“超雲+生態”的強強聯合模式,超雲能夠爲客戶提供全面的AI全棧智算中心方案。這一方案不僅貫穿“投-建-運”的全流程,還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建設需求,進而助力客戶實現業務價值的最大化。

超雲還推出了全新的AI算力基礎設施產品及方案。其中,浸沒式液冷機性能卓越,散熱效果出色,採用冷媒直接接觸發熱器件設計,大幅降低熱阻,實現了高效散熱,爲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算力支持。

面向行業應用,超雲還在礦山、金融、安全、交通、醫療等多個行業擁有豐富的創新應用實踐。爲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提供了典型樣板。

主權大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也在模仿人類的思考模式。

人類對複雜環境的認知可以分爲三個階段:感知、思考和實踐。互聯網時代的感知階段已經達到頂峰,而模型時代正在快速發展並接近完成,未來的重點將是實踐階段。大模型產業最先影響的是知識工作者,未來隨着技術的進步,體力勞動也可能被替代。

大模型的發展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理論化階段、訓練階段和應用階段。在理論化階段,Transformer等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大模型的基礎;在訓練階段,ChatGPT等模型的爆發展示了其強大的能力;在應用階段,大模型逐漸進入各行各業,推動垂直行業模型的落地並實現商業化。

由此可以思考,大模型的所有權在誰的手裡也是未來全球競爭的重要籌碼。

在2024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峰會上,與會專家還提到了另一話題,那就是主權大模型。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主權大模型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今年2月,黃仁勳提出了主權AI的概念,引起了廣泛關注。

主權大模型強調的是一個國家對其數據和智能產生的所有權基礎設施、數據、勞動力和商業網絡生成AI的能力。

未來,主權大模型不僅會集成現有的大模型,還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提升,打通國內的數據孤島,搭建國產智算硬件標準,打造國內智算軟件生態。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主權大模型需要培養包括算子庫、智算框架、芯片鏈接技術等多個領域的人才。此外,市場推廣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主權大模型發展的重要任務。

總而言之,算力經濟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引擎,正在爲各行各業帶來深刻的變革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隨着AI技術的發展和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算力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未來,隨着主權大模型的建設和應用,算力經濟將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