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當春燕 1月外銷訂單不跌反增

我國外銷訂單去年11月才結束連14黑,讓人稍見曙光,但12月又大跌1成6,今年1月訂單金額,統計處原預估會較去年同期衰退2成,金額最低只有380億美元。結果統計出爐卻多出百億美元,超乎預期,逆勢年增1.9%。

經濟部解釋,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AI)等需求強勁,加上農曆年前備貨增加。統計處長黃於玲進一步說明,電子與資通信兩大產品表現超出預期,前者年增16.1%,後者雖仍跌19%,卻比預期收斂。兩大產品都因AI商機強勁,推升接單動能。

AI需要大量計算,推升了圖形處理器(GPU)、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以及相關儲存需求等等,輝達(NVIDIA)日前公佈超狂財報,更帶動美歐日臺股全創新高,這些都讓國際客戶對臺灣半導體晶片的下單大增。

從5大下單地區看,美國方面結束連14個月負成長,小增2.7%,大陸年增率更達28%,爲歷年同月第4高。黃於玲就說,美國訂單成長主要就是來自涵蓋晶圓代工的電子產品貨品增加,大陸也是,電子產品金額多23億美元,包含IC設計、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等,這跟廠商手機晶片庫存回補、年節備貨很有關係。

檢視1月外銷訂單7大產品,除電子產品、資通信外,光學器材亦比去年同月增24%。傳統貨品更是全面翻紅,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四大類全結束負成長,甚且基本金屬、塑橡膠兩類還年成長25%以上。

不過黃於玲提醒,把1到2月加起來,訂單仍年減約1成,因爲2月預估會負成長11%至15%。未來展望,還須視AI需求與廠商下單力道而定,但從今年前2個月預估年減幅縮小來說,證明廠商庫存有效去化。

接下來3月份,她說接單減幅不排除縮小或正成長,雖第一季可能還不是那麼好,但她看好今年訂單回覆過去「逐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