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完了?

一場悄無聲息的風暴正在席捲愛立信中國。

近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消息,這家瑞典電信設備巨頭將對其在中國的核心網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此前,愛立信已經裁撤了廣州的基站開發團隊,而另一家同樣在中國設有研發中心的通訊巨頭諾基亞也在縮減研發規模。

據悉,此次愛立信裁員的“重災區”集中在上海的核心網事業部。這座位於繁華都市中心的愛立信大樓內,10層樓的研發人員幾乎都屬於這一部門,人員規模龐大,達到千人級別。

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堪稱慘淡。2023年,其在中國的移動基站市場份額僅排名第四,與領先者華爲、中興和諾基亞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全球5G無線設備市場中,愛立信同樣未能領先,市場份額遭遇了顯著的下降。以中國移動去年的5G基站招標爲例,華爲以50.04%的份額穩居第一,中興通訊緊隨其後,而愛立信僅獲得16.33%的份額,位列第三。

財務方面,愛立信去年全年的總收入雖然達到了1044億瑞典克朗(約合734.6億元人民幣),但銷售額卻同比下降了17%,這主要是由於網絡部門收入的23%減少所致。面對5G設備需求的預期下降,愛立信不得不採取痛苦的決定:全球裁員約8500人,佔總員工數的8%。裁員行動將在今年上半年展開,首先是在瑞典裁減約1400人,其餘裁員將分階段進行。

然而,儘管面臨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戰,愛立信卻堅稱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在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愛立信內部人士表示,即使部分部門有調整,也並不代表愛立信所有業務撤出中國。目前,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雲以及無線業務仍在正常運營。

愛立信方面迴應媒體稱,他們正在全球範圍內豐富研發團隊,以更加貼近業務與用戶,同時提升軟件設計的彈性與成本效率。他們會繼續堅守對中國用戶的承諾,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然而,無論結果如何,對於這家曾經輝煌的電信設備巨頭來說,裁員和業績慘淡已經成爲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未來的日子裡,愛立信能否在中國市場找到新的突破口,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這將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曾經,愛立信是通信行業的璀璨明星,畢業生們夢寐以求的工作聖地。那時候,出差住的是五星級酒店,福利待遇好得讓人眼紅。

但如今,隨着華爲和中興的崛起,愛立信似乎已經從昔日的王者淪爲了市場的配角。在這場5G的盛宴中,愛立信的市場份額被華爲和中興一點點蠶食,昔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

回顧過去,通信市場曾是外企的天下,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愛立信等巨頭割據一方。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這些名字已然成爲歷史的塵埃,只剩下諾基亞和愛立信在苦苦支撐。而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愛立信的日子並不好過。

面對華爲、中興等本土企業的強勢競爭,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空間被不斷壓縮。尤其是在5G設備市場,華爲和中興憑藉技術優勢和本土化戰略,一舉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在去年中國移動的5G基站招標項目中,華爲和中興成爲了最大的贏家,而愛立信只能撿到一些邊角料的份額。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6GHz/4.9GHz頻段基站招標中,華爲的總中標金額達到了驚人的30.7億元,份額超過50%;而中興通訊也表現不俗,總中標金額爲15億元,份額達到25%。相比之下,愛立信的中標金額僅爲6億元,份額不足10%。在700MHz頻段招標中,愛立信更是慘不忍睹,僅拿到1.9%的份額,遠遠落後於華爲和中興。

事實上,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潰敗並非偶然。2015年前後,華爲就已經開始逐漸蠶食愛立信的市場份額。如今,隨着5G建設的深入推進,華爲和中興的技術優勢愈發明顯,而愛立信則顯得步履蹣跚。

在全球範圍內,愛立信的市場表現也同樣慘淡。據權威諮詢公司Dell'Oro發佈的報告顯示,華爲以32%的收入份額在2023年的全球5G無線設備市場中排名第一,並且實現自2021年之後首次份額提升。而排名第二的愛立信收入份額則出現了較爲明顯的下滑。這無疑是對愛立信的一次沉重打擊。

財務數據的下滑更是讓愛立信雪上加霜。去年,愛立信的淨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0%,其中在中國的銷售額更是慘遭滑鐵盧。爲了應對困境,愛立信不得不祭出裁員大旗,全球員工人數減少了5%以上,其中中國的員工人數也減少了近8%。

然而,對於愛立信來說,更糟糕的消息還在後頭。隨着全球5G建設高潮的逐漸降溫,下一階段的建設重點將轉向5G-A方向。而我國作爲最大的單一5G市場,已經明確表示將把建設重點放在5G-A上。這無疑是對愛立信等傳統設備製造商的一次巨大挑戰。因爲在這個新的領域,華爲和中興等本土企業已經走在了前列,而愛立信則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回顧愛立信的輝煌歷程,曾經的通信巨頭如今卻淪爲了市場的配角,面對華爲和中興等本土企業的強勢崛起,愛立信需要放下過去的輝煌和包袱,重新出發尋找新的機會和方向。

陷入內憂外患

愛立信如今的困境似乎內外兼有。近期,愛立信中國業務部門再次經歷了人事的動盪,這不禁讓人對其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前景感到擔憂。

面對核心網業務的調整,愛立信方面選擇了沉默,只是含糊其辭地表示正在全球範圍內調整研發團隊,以更加貼近業務與用戶,提升軟件設計的彈性與成本效率。儘管愛立信強調會繼續堅守對中國用戶的承諾,不會退出中國市場,但這一系列的調整動作還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爲了應對市場業務組合的變化,愛立信全球對雲軟件及服務事業部業務部門陸續都有一些調整。愛立信一直很重視中國市場,一些調整的動作並不意味着愛立信要退出。過去三年,愛立信對5G Tool研發團隊、南京研發中心等,也有過相應調整。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愛立信近年來第一次進行業務調整了。爲了應對市場業務組合的變化,愛立信全球對雲軟件及服務事業部業務部門陸續都有一些調整。在中國市場,過去三年裡,愛立信對5G Tool研發團隊、南京研發中心等也有過相應的調整。這些調整的背後,既有全球移動通訊市場低迷的外部因素,也有愛立信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的內部原因。

以去年中國移動的5G基站招標項目爲例,這場被譽爲“5G盛宴”的招標中,華爲和中興成爲了最大的贏家,而愛立信則只能撿拾一些邊角料。在5G 700M宏基站的招標中,華爲和中興名列前茅,而愛立信的中標份額大約只有華爲的10%左右;在5G 2.6G/4.9G基站的招標中,愛立信所拿的份額也遠不如華爲和中興。這一結果無疑是對愛立信在中國市場地位的一次沉重打擊。

據通信行業權威諮詢公司Dell’4Oro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愛立信在中國的移動基站的集採市場份額排名已經下滑至第四位,落後於華爲、中興和諾基亞。這一排名不僅反映了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頹勢,也揭示了其在全球通信市場競爭中的困境。

愛立信在中國市場表現大不如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球5G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5G市場之一,本土企業如華爲、中興通訊等在技術、成本和市場佔有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些本土巨頭憑藉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推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贏得了運營商和消費者的青睞。相比之下,愛立信等外資企業則面臨着較大的市場壓力。

值得強調的是,愛立信在產品更新迭代、市場營銷策略以及本地合作伙伴關係管理等方面也可能存在挑戰。在快速變化的通信市場中,如果無法及時跟上市場的步伐並調整戰略方向,就很容易陷入被動局面。此外,與本地合作伙伴的關係也是決定企業在市場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無法與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並實現互利共贏,就很難在市場中立足。

愛立信的財報數據也印證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困境。2020年時,中國市場還是愛立信的第三大營收來源;然而到了2021年之後,中國市場已經下滑至其營收來源的第四位。2021年,愛立信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爲100.78億瑞典克朗,同比下滑約46%。這一慘淡的業績無疑給愛立信敲響了警鐘。

只能說,時代變遷極爲迅速,科技進步更是日新月異。在當今的通訊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然而,我們也不應忽視愛立信這一全球通訊巨頭的地位。

愛立信依然穩居全球通訊行業前列,並在去年與華爲簽署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一舉措表明,雙方正在相互借鑑、共同學習,以推動通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作 者 | 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