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G:一觸即發的“全球綠色貿易戰”在卷啥?

在四分儀智庫分析海外產業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海內外幾乎每家財經智庫、科技媒體、全球企業,如今都在討論AI和ESG。毫無疑問,生成式AI與ESG綠色轉型,是目前全球市場最熱的兩大趨勢,而與其相伴而生的技術變革,也正在給全球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影響。生成式AI挾帶“商用元年”之威,正在驅動大量算力和電力需求,並由此迅速撬動全球綠色運算、綠色技術、綠色能源等上下游產業鏈,攪動AI時代全球各地政策補貼的“綠色貿易戰”。

但在AI+ESG的“夢幻聯動”與爆炸式熱度之外,一些有能力顛覆產業、促進經濟成長,同時減少環境傷害,重塑世界運作的新興技術,卻在公衆領域被忽視。在知名海外財經媒體近期梳理出的“2024最受關注10大創新技術”榜單當中,除了生成式AI及其帶來的綠色運算技術之外,還有量子計算、柔性電池、穿戴式植物感測器等八大技術,也正在或者即將給人類生活和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成爲了另外8個值得關注的全球“新質生產力”。

2023年末,比爾·蓋茨在個人博客上寫道:“AI紀元已經開始”(The Age of AI has begun),並將他眼裡的2023年描繪成了一個新時代的全新開端。

2024年剛過去的三分之一時間裡,AI依然以“大爆炸”之勢,造就了“全球AI”、“全民AI”的產業狂歡。國內外科技巨頭爭相押注生成式AI的全新賽道,狂熱程度前所未有。

對於AIGC的爆發式創新,全球的共識是:未來20年,得AI者得天下。

此外,AI和ESG兩大全球產業主流發展方向,正在以一種頗爲奇異的方式“實現聯動”,並快速攪動起了新一波地緣市場競爭的觸角和“綠色貿易戰”波浪,進而導向更加碎片化的“全球供應鏈企業發展路徑”。

在AI熱度的沸騰之下,一些有能力顛覆產業、促進經濟成長,同時減少環境傷害,重塑世界運作的其他重要新興技術,卻在公衆領域被忽視。在海外科技財經媒體《數位時代》梳理出的“2024最受關注10大創新技術”榜單裡,除了AI及其帶來的綠色運算技術,還有量子計算、柔性電池、穿戴式植物感測器等八大技術,也正在或者即將給人類生活和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AI與ESG正在“夢幻聯動”:2024年全球兩大重點產業方向

在四分儀智庫分析海外產業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海內外幾乎每家財經智庫、科技媒體、全球企業,如今都在討論AI和ESG。毫無疑問,生成式AI和ESG綠色轉型,是目前全球產業界最熱的兩大趨勢,而與其相伴而生的技術變革與“新質生產力”,也正在給全球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影響。

過去一年中,生成式AI技術不斷迭代,同時也在應用層全面開花,來自醫療、教育、廣告營銷、製造等各個行業領域的傳統玩家,基於生成式AI技術以及行業數據,得以讓AI在自身領域加速應用。

即使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促使企業在業務開拓和預算支出上更謹慎,卻唯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持續加碼投資。根據畢馬威於2023年10月發佈《2023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訪問全球1325名CEO顯示,有高達70%的CEO把生成式Al列入首要投資項目,且多數CEO期望3至5年能看到投資回報。

與此同時,AI上下游產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由於Al服務器訂單增長曲線明朗,中國臺灣的鴻海、廣達、綽創、綽穎、英偉達紛紛在2024年率先開動全球擴產,比如鴻海持續在臺灣、美國、墨西哥等地擴充產能,綽穎預計2024年在馬來西亞投入服務器主機板產線。

有華爾街分析師曾表示:“人工智能領域正在發生一場大戰,而黃仁勳的英偉達是唯一的軍火商。”英偉達CEO黃仁勳靠爲AI提供算力,身價暴漲,公司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隨着AI對算力需求的倍數增加,一個新的產業趨勢隨之出現——“綠色運算”。“綠色運算”被海外諸多產業觀察者視爲“2024最受關注10大創新技術”之一,是由最新的AI算力需求引發的新興產業藍海。

隨着全球AI頭部玩家的關鍵競爭力聚焦於“加速運算”,愈來愈多的數據中心在支持AI大模型應用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電力。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大型科技公司爲了冷卻高能耗的數據中心而使用越來越多的水資源。而用於運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服務器農場對電力和水資源的需求更加巨大。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Agency)表示,數據中心、加密貨幣和人工智能2022年在全球能源需求中佔據了近2%,到2026年這一比例可能翻倍,接近日本的電力消耗量。

由此,基於降低電力成本的考慮,未來針對綠色運算的技術將有望大幅前進,包含液冷系統解決散熱、多餘熱量再利用,實現淨零能源,數據中心將涉及創新方法,將上述方法與新的發電、儲能和管理技術相結合,甚至直接推動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落地應用。

在達沃斯論壇上,OpenAl的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警告說: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消耗如此之多的電力,以至於需要能源突破,比如可控核聚變,來爲其供電。薩姆·奧爾特曼進一步認爲,如果人類要創造一個富足而無憂無慮的未來,最重要的兩件事:首先是讓“智能”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次就是讓“能源”的成本大幅度下降。Open AI在做第一件事,而第二件事,可能只有可控核聚變才能達到,能讓人類可以獲得無限的清潔能源,這會改變一切。

“綠色運算”所涉及的技術研發,也是ESG領域持續關注的產業熱點。除了AI帶來的科技變革之外,和ESG相關的永續技術(sustainable technology)在2024年繼續成爲焦點,特別是從國家、企業到社會都在努力實踐淨零排放的承諾,帶動零碳方面投資。知名科技作家柏納德·馬爾提到,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解決碳排問題、循環經濟直接融入產品設計,到科技界大力擁抱綠色運算,有愈來愈多的科技可以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繼關稅戰、科技戰後,2024年有可能形成綠色貿易戰。”——各國如今都積極在推綠色轉型政策,“綠色商機”也大多透過全球各區域的政策補貼來實現:比如美國《降低通脹法案》,歐盟剛通過的“地平線歐洲”綠色轉型戰略規劃、過往各類嚴苛的“碳稅”政策,以及對中國電動車廠商啓動的一系列反補貼調查,用於保護歐洲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這一系列全球嶄新的綠色商機和地緣角力正在日趨複雜,呈現新貌,並可能引發全球新一代貿易戰,進而導向更加碎片化的“全球供應鏈發展路徑”。

“可持續航空燃料”則是綠色可循環技術的一個重點產業方向。航空業較地面交通工具更難脫碳,因爲長途運輸需高能量密度燃料,現階段電動或者氫燃料都不適合長途飛行。永續航空燃料由生質燃料或二氧化碳製成,有望實現航空業脫碳。

可持續航空燃料由生物(例如生物質)和非生物(例如二氧化碳)資源生產。結合其他減碳策略,包括系統範圍的運營效率、新技術和碳抵消,可持續航空燃料應該可以使航空業在未來幾十年內實現淨零碳排放。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在全球噴氣燃料需求中所佔比例不到1%,但到2040年,這個比例必須增加到13-15%,以使航空業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AI之外,八大值得被關注的新興技術

雖然過往一年全球市場目擊了“全民皆AI”的產業狂歡,不過生成式AI將在2024年接受更加現實和落地的考驗:調研公司CCS Insight預測,相關炒作的技術逐漸消退、運作成本不斷上升,以及越來越多的監管聲浪,種種挑戰可能導致生成式AI發展腳步有所放緩。

AI、ESG之外,還有一些將顛覆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新興技術值得被關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T)等趨勢報告,未來3到5年對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的新興科技技術,往往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重大利益外,還具有顛覆性、對投資者和研究人員有吸引力,並且預計能在五年內得到大規模應用。四分儀智庫對這些技術進行了整理:

1.柔性電池

從可摺疊電子裝置,到醫療穿戴裝備、柔性顯示器、智慧手錶等,未來電子產品配備的電池需更彈性且易彎曲。目前LG化學、三星SDI、蘋果等公司正積極將柔性電池技術商業化。

一項研究預測,全球柔性電池市場在2022年至2027年間將增長2.4億美元,在此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爲22.79%。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預計將是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增加以及電子產品微型化和柔性化的趨勢。

2.軟性神經電子學

在以馬斯克爲代表的企業人士驅動下,近幾年腦機接口獲得關注,實現透過意念來控制機器,將用於治療癲癇患者與神經修復患者。近期研究員開發出大腦相容性高的電路材料,具柔軟與彈性,大腦與外部電腦能直接溝通。

柔性腦機接口的應用已經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臨牀試驗中進行,迅速使這項技術成爲現實。未來,其他可植入設備,如心臟起搏器,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材料。

3.量子計算

2024量子計算將從現象轉變爲實質效益。像是銀行業運用量子技術增加開發能力,用於欺詐監測、風險管理。其他包含藥物開發、基因組序列等都能在量子運算下取得突破。

量子計算被譽爲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制高點,也是中國重點支持的未來產業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表示,“從模擬複雜的物理系統到優化大規模的組合問題,從加速藥物研發到提升信息安全,量子計算基於其強大的並行性和疊加性,有望對當前智能製造、金融分析、新材料研發、生物醫療、物聯網等領域的商業格局帶來革命性轉變。”

4.具備感知力的機器人

機器人擁有多重感知能力,透過強大軟體、邊緣運算與先進感測器,機器人能自然地與世界互動,並有效解決問題與決策,主要應用零售、醫療保健、老人照顧等。

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將隨着更多優質數據整合到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模型中快速擴展,機器人將更深入走進人們生活中。

5.專門設計的噬菌體

病毒也能以毒攻毒,科學家透過基因工程重新編程,設計噬菌體來感染特定細菌,用於治療與微生物相關疾病,設計噬菌體應用多元,如對抗抗生素耐藥細菌、降低某些細菌的致病性。

基於噬菌體的治療方法,無論是自然噬菌體還是工程噬菌體,都將繼續成爲一種強大的工程微生物組的方法,增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健康。

6.網絡防禦能力

研究預估2024年企業網絡攻擊造成的損失愈10兆美元,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攻擊,通過AI實現網絡攻擊防禦自動化、關注社交工程攻擊到公開危機處理,將是網絡防禦能力的基本要素。

7.拯救心理健康的元宇宙

過度的熒幕使用會對健康造成傷害,但若善加運用,也能提高健康水準。遊戲平臺被用於心理健康治療,不僅提高患者的參與度,還有助消除心理健康的污名化。

針對不斷加重的心理健康危機,產品開發者正在開始構建共享虛擬空間來改善心理健康。DeepWell Therapeutics創建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視頻遊戲;TRIPP創建了Mindful Metaverse,通過啓用虛擬現實引導正念和冥想來提升幸福感。

8.穿戴式植物感測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表示,爲了在2050年養活世界人口,全球糧食產量需要增加70%。農業技術創新將是實現這一巨大增長並改善世界糧食安全的關鍵一步。

爲解決糧食安全,穿戴式植物感測器有望改善植物健康和提高農業生產力。感測器可持續監控溫度、溼度、水分與營養,透過數據優化農業及肥料使用,及早發現疾病跡象,最小化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助力養活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

近日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發表題爲《圍繞新制造、新服務、新業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演講,解釋了他眼中的新質生產力。在其看來,新質生產力大致由新制造、新服務、新業態這三個新構成。他認爲,要稱得上是“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不是普通的科技進步、不是邊際上的改進,而是要有顛覆性的科技創新。

在全球研究和產業人士看來,這些技術可能會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往前推進一大步,其影響、推動塑造產業和服務社會的應用也將在未來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這些產業和技術還會繼續發展,並顛覆我們的生活,出現類似於新產業革命的變化。在未來的產業變革中,即使全球市場大環境仍有不確定性,但這些顛覆性的新質生產力,將是企業與個人更精準佈局未來,洞察產業與工作趨勢變化的核心參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