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連續兩月零受理、零上會,“撤單潮”悄然來臨

自證監會“3·15”出手連發四文,研究提高上市標準後,市場上就開始流傳着一波又一波關於變更後上市門檻具體條款的“小作文”,不過截至目前均未得到證實。

新門檻待定,IPO步入冰凍期。數據顯示:年內,滬深交易所一直零受理;近兩個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零上會;上市企業數量同比銳減近六成。

與此同時,在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等8項政策措施的“威懾”下,一波“撤單潮”正在形成,年內,已有97家企業主動終止審覈,尤其是進入4月份以來,撤單量開始出現集中化趨勢。

兩個月零上會、滬深年內零受理

自去年下半年IPO持續收緊以來,IPO准入越發嚴格,尤其是在入口端體現得尤爲明顯。

截至目前,年內僅北交所新增受理了2家企業,即今大禹、偉邦科技,除此以外,滬深交易所迄今爲止依舊處於“零受理”狀態。

在上會環節,第一財經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僅有25家IPO企業公告上會,其中,2家企業在上會之前被取消審覈,實際上會企業23家。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6家、北交所9家。

23家企業中,1家被否,審覈通過率爲96%。被否企業爲浙江勝華波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委員會審議認爲,該公司未能說明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未能充分說明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不符合主板上市等相關規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交易所最近的一次上市委會議是在2月6日,截至最新,已經2個月“零上會”。

反觀2023年同期,共有104家IPO企業公告上會。通過87家、未通過6家、暫緩表決6家、取消審覈5家,2023年同期審覈過會率爲88%。

在已上市企業方面,年內,A股僅有33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包括上證主板7家、深證主板4家、科創板4家、創業板9家、北交所9家,合計數量同比減少57%,首發募集資金合計253.35億元,同比銳降66%。

不僅數量減少,平均募資金額也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年內新增上市公司平均募資7.68億元,而2023年同期爲9.91億元,同比減少了2.23億元。

終止數量達到同期歷史高峰

隨着IPO進程變得更加不確定,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撤回IPO申請。

第一財經統計顯示:截至最新,年內共有97家企業主動終止審覈,其中,深交所41家、上交所32家、北交所24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近50%,終止數量達到同期歷史高峰,一波“撤單潮”正在形成。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提出了8項政策措施,並“點名”重點關注關節。

包括嚴禁以“圈錢”爲目的盲目謀求上市、過度融資,嚴審“僞科技”、突擊衝業績等問題,對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粉飾包裝等行爲須及時依法嚴肅追責;建立對中介機構的常態化滾動式現場監管機制;嚴密關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從嚴監管高定價超募;對現場檢查中的撤回企業“一查到底”;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的隨機抽取和問題導向現場檢查力度,大幅提升現場檢查比例等。

上述措施對擬上市企業形成了極大的震懾力。進入4月份,撤單量開始出現集中趨勢,比如,2024年4月1日~4月7日單週,三大交易所就有12家擬IPO企業宣佈終止審覈。

總體來看,撤單增量主要來自於北交所和主板,去年同期,北交所僅有7家企業終止審覈,今年的數量幾乎翻了兩番。而主板則是受此次IPO收緊影響最大的板塊。

去年4月10日,主板首批10只新股正式上市交易,A股交易邁入全面註冊制時代。Wind數據顯示:在此之前,有210餘家企業完成平移。而截至最新,這210餘家企業中,已有84家企業終止審覈(包括2家審覈不通過),佔比達到4成。其中,深證主板終止企業34家、上證主板終止企業50家。

從數據來看,終止審覈的擬主板上市企業,大多業績平平,半數主板註冊制終止企業的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下,四成最近一年淨利潤在1億元以下,去年7月終止審覈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一年的營業收入僅7000萬元左右,淨利潤僅4000萬元出頭。

在行業上較爲集中於“衣食住”企業,構成了此次“被收緊”的主體。食品餐飲企業是主板撤回的“重災區”,認養一頭牛、阿寬食品、想念食品、沃隆食品、鮮美來、八馬茶業、老孃舅、德州扒雞、老鄉雞等多個被公衆所熟知的與“食”相關的企業相繼終止了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