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現“市值退市”第一股
製圖由騰訊元寶AI生成。
深圳市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023,*ST深天)日前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4日收盤市值低於3億元,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公司首次出現該情形的,應當在次一交易日開市前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若公司股票收盤總市值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3億元,公司股票將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ST深天將有可能成爲史上第一家因爲市值不達標,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的公司。6月以來,*ST深天股價連日跌停,截至6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1.75元/股,跌3.31%。總市值僅爲2.43億元,距離3億元的“安全線”越來越遠。
公司上市已30多年 深圳國資持股5.91%
公開資料顯示,*ST深天是深圳老牌的房地產、商品混凝土生產公司,主要產業包括商品混凝土的生產和銷售、房地產的開發及物業管理等,於1993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實控人爲林宏潤,控股股東爲廣東君浩股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廣東君浩)。
今年4月30日,*ST深天就曾公告,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且鵬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觸及退市風險相關指標,已於5月6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同在4月30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佈修訂後的《股票上市規則》。市值退市標準方面,對主板A股(含A+B股)的退市標準從3億元提高至5億元,旨在加大市場化公司出清力度。修訂後的市值類退市指標設置了6個月的過渡期,即10月30日起將適用新的市值退市規定。
而在4月30日至10月30日期間,主板市值退市標準依然以3億元爲準。*ST深天也在公告中明確提到,若公司股票收盤總市值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於3億元,公司股票將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截至6月7日收盤,公司股價收1.81元/股,總市值僅爲2.51億元,低於交易所規定的3億元最低標準。這意味着,*ST深天或將成爲史上第一隻因爲市值不達標,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國資也持有*ST深天股份。截至2024年一季報,林宏潤通過廣東君浩持有*ST深天27.39%股份;而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股份5.91%,位居第二大股東。
業績連續4年虧損 資金佔用情形嚴重
近年來,*ST深天營收持續下滑,且淨利潤持續虧損。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7.83億元、14.8億元和3.63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達795.4萬元、5303萬元和2.71億元。
2023年年報顯示,*ST深天實現營業收入約爲1.77億元,同比減少51.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1.59億元。在解釋虧損原因時,*ST深天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混凝土業受市場需求不足、行業資金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混凝土單位營業成本上升,企業運行艱難程度不斷增加。
*ST深天持續虧損的背後是公司大額資金被實控人林宏潤以及關聯方所佔用。
據公司5月28日公告,經覈查,公司控股股東廣東君浩存在對公司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且情形嚴重,餘額在1000萬元以上,且無可行的解決方案,或者雖提出解決方案但預計無法在一個月內解決。因此,公司股票已於2023年9月27日被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ST深天表示,2024年,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已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的責令改正措施,並明確,如未能在六個月內清收1.37億元被佔用資金的,深交所將對公司實施停牌,停牌後兩個月內仍未能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將對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廣東君浩對公司的非經營性資金佔用餘額仍爲1.37億元。
4月30日,*ST深天發佈了今年一季度業績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約1715萬元,同比減少59.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1573萬元。
回溯
公司5年前經歷實控人變更
林宏潤入主*ST深天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19年8月1日晚,深天地A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林宏潤(男)、林凱旋(女)夫婦中的林凱旋受到深圳證監局行政監管。因存在《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的情形,林凱旋不得收購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收購人最近3年有重大違法行爲或者涉嫌有重大違法行爲,其不得收購上市公司”。
林氏夫婦並不願意放棄控制上市公司。據深天地A公告,林凱旋通過向林宏潤轉讓所持廣東君浩股權的方式退出深天地A,交易價格起初擬定爲5.95億元,最終僅爲1萬元。
同年8月4日晚間,深天地A公告,公司接到廣東君浩通知,林宏潤、林凱旋夫婦簽訂了《廣東君浩股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合同》。補充合同約定,林凱旋向林宏潤轉讓所持廣東君浩70%股權。交易完成後,林宏潤持有廣東君浩100%股權。上述股權交易價格爲1萬元。
上述交易完成後,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林氏夫婦變更爲林宏潤。
觀察
退市“組合拳”如何保障威力?
除了*ST深天,*ST美訊也因市值低於3億元發佈退市風險提示公告。A股市場上,自2021年7月份相關規定施行以來,尚未出現過市值退市案例。有業內人士認爲,繼“面值退”之後,“市值退”也將成爲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一大利器。
分析指出,觸及市值退市指標的公司往往因基本面堪憂導致市值不斷縮水,本身就暗藏不小的風險隱患。以*ST深天爲例,該公司此前已受到多重風險警示,存在2023年度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資金佔用情形嚴重、公司及實控人被採取監管措施等風險。同時,這類小市值公司大多缺乏投資價值。因此,投資者“用腳投票”直接將市值極低的風險公司清出市場,淨化了市場生態,有利於引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加速A股市場優勝劣汰。
市值退市機制的落地生根,離不開制度保障。事實上,證券監管部門也在持續完善退市制度,拓寬退市渠道。新“國九條”要求“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底,滬深交易所修訂完善相關退市規則,將主板上市公司相關市值指標由3億元提高至5億元,自今年10月30日起施行。這進一步提高了市值退市覆蓋範圍。
可以說,市值退市給上市公司市值劃出了一道“市場底線”。一方面,上市公司要遵紀守法,深耕主業經營,打造市場競爭優勢,增強盈利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公司估值水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要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充分用好回購、分紅等市值管理工具,積極回報投資者,與投資者良性互動,增強市場信心。
預期“市值退”將與“財務退”“面值退”“重大違法退”等合力打出退市“組合拳”,更大力度地將劣質上市公司清出市場,淨化市場生態、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整合:李斌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邱墨山 綜合澎湃新聞、證券時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