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多記錄刷新之際:“炒新”正捲土重來
2024年第三季度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原本預期滬深IPO市場全月的“0受理”狀態,被正式打破。
9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芯集成”)的科創板IPO申請。
該事件的發生背景,正是A股市場估值與活躍度的快速恢復。
9月26日,上證指數大漲3.61%,收復3000點大關,此後一路上揚直至9月30日報收3336.5點,年內首度站上3300點;9月30日,A股全天成交額更是達到2.61萬億元,創造歷史成交天量。
A股的快速回暖,顯然給IPO節奏的提速創造了更有利的客觀條件,但與此同時,二級市場的“炒新現象”也在愈演愈烈。
9月30日當天,創業板新股長聯科技(301618.SZ)上市首日,開盤5分鐘漲幅近400%,截至收盤漲幅仍高達1703.98%;9月26日上市的新股無線傳媒(301551.SZ)、合合信息(688615.SH)同樣是上市首日收盤漲幅分別高達318.83%、105.91%,9月30日漲幅仍在持續,分別達到257.43%、95.99%。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時IPO審覈節奏的提速以及市場供給的增多,對於當下市場回暖乃至過熱時刻的炒新現象或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一邊是市場情緒的逐漸升溫乃至結構性燥熱,另一邊則是IPO進程的悄然復甦,二者的交織即將締造怎樣的化學反應,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九月受理“破零”
“新國九條”後,IPO受理環節一度降速明顯。
通常6月都是IPO申報旺季,因爲企業以12月31日作爲申報基準日可以使用3年完整報告期而不需要加期,這導致多數企業需要在6月末之前遞交材料,才能保證財務資料的有效性。
但今年6月僅有2單IPO項目獲得滬深交易所受理,這較2023年同期的186單受理項目出現斷崖式下跌。
如此背景,加之同樣作爲IPO受理“旺季”的9月份遲遲未有新受理項目出現,部分市場人士甚至做好了當月“0受理”的預期。
然而在A股市場的快速回溫下,IPO受理端似乎迎來了破冰。
9月30日當晚,上交所受理科創板IPO項目新芯集成,這成爲102日以來滬深市場新受理的首個IPO項目。
雖然這較2023年同期受理數量仍然偏少,但“零突破”或許讓不少投資人士看到樂觀信號。
IPO受理端企穩的背景,或許正是近日A股市場活躍度的快速升溫。
近日,A股三大指數持續上漲。
9月18日至9月30日,上證指數連續9個交易日持續上漲,累計漲幅已經達到21.52%,更是年內首度站上3336.5點;同期,深證成指的累計漲幅則高達27.48%;創業板指漲9月24日至9月30日一路上揚,累計漲幅達到36.94%。
不僅如此,成交額也創下歷史記錄,9月30日開盤35分鐘後,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刷新歷史最快突破萬億元的記錄。
9月30日收盤,A股全天成交2.61萬億元,刷新歷史。
參照A股歷史,A股市場的深度調整往往會給IPO節奏帶來影響,例如2012年開始長達逾一年的IPO叫停前,上證指數一直在2100點間徘徊;2015年IPO窗口暫停之際,A股市場也曾一度迎來千股跌停的震盪行情。
而待市場企穩回升後,IPO的審覈節奏方纔有所放鬆。
如今隨着市場活躍度的快速上升,IPO的審覈節奏能否得到同步復甦,正在被市場所關注。
“上新”與“炒新”齊飛
伴隨着A股市場的燥熱,“炒新”現象似乎也在捲土重來。
9月30日上市的長聯科技開盤僅1小時,漲幅便近700%,直至收盤漲幅仍達到1703.98%,創下今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單日最大漲幅記錄。
由於盤中成交價較開盤價首次上漲超過30%,深交所甚至連續兩次對長聯科技臨時停牌。
但復牌後,長聯科技一直強勢增長。
按照收盤價和每股收益測算,長聯科技的滾動市盈率(PE-TTM,下同)已經達到295.88倍。
這一價格已大幅領先同業可比公司。
例如,作爲可比公司的東方材料(603110.SH)、杭華股份(688571.SH)PE分別爲49.5倍、17.8倍。
不過同業中也有公司估值與長聯科技相近。9月30日收盤,三棵樹(603737.SH)的PE已經達到285倍。
事實上,長聯科技的基本面表現並不突出。
作爲一家印花材料公司,長聯科技已有近2年業績連年下滑。2022年、2023年收入分別爲5.38億元、5.30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7.47%、1.51%。
但上市便較發行價遭到上漲17倍的“爆炒”,足見火熱行情對炒新的拉動。
這或許也離不開次新股的情緒影響。
9月26日,作爲當日新股的無線傳媒、合合信息雙雙上市,當日開盤30分鐘漲幅便分別超過200%、80%,此後收盤漲幅分別一路走高至318.83%、105.91%。
攻勢還在延續。9月28日、9月30日兩個交易日,無線傳媒、合合信息的累計收盤漲幅分別達到286.05%、106.02%。
事實上,當下的炒新熱也是“827新政”IPO政策收緊以來新股受捧趨勢的延續和升級。
Wind數據顯示,今年初至9月30日包括長聯科技在內,共有69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到157.54%。
“新股供應有限,加上市場熱度起來了,‘打新必賺’也在迴歸了。”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信風(ID:TradeWind01),“其實從去年開始,打新的收益就很不錯,我們去年以來的業績很大一部分就是打新帶來的。”
2023年,314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爲66.45%。
另一方面,不少公司主動壓低發行價,也給其上市後的股價修復或上漲留下了空間。
例如長聯科技的發行市盈率爲12.75倍,但其所在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爲18.63倍;合合信息發行市盈率爲18.55倍,但行業爲38.63倍。
新股供應等多因素正在推動“炒作新股”的集體非理性行爲,正在給市場的平穩發展帶來種種挑戰。
北京的一位投資人士指出,隨着二級市場回暖,若新股供應量有望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市場“炒新”等非理性波動。
例如2022年,A股428單的IPO項目創下了高達5869.66億元的募資額,首度超越美股市場,彼時破發行情便曾密集上演。
據信風(ID:TradeWind01)統計,截至當年末,其中超5成新股上市後出現破發。其中賽微微電(688325.SH)等新股更是上市首日即破發。
“當時科創板和創業板已經實施註冊制,新股發行採取詢價機制,再加上IPO數量很多,新股上市破發成爲了常態,破除了以往‘無腦打新’的思路。”一位上海的投資人士指出。
參照這一情形來看,未來隨着新股數量的增多,“炒新”的現象有望被遏制。
不過即便IPO審覈釋放積極信號,監管層從嚴審覈的態勢依然沒有改變。今年9月滬深IPO終止項目數分別達到8家、13家。
年內合計滬深交易所IPO終止項目數已經分別達到143家、180家,合計達到323家。
隨着二級市場的回暖,IPO受理等環節是否有望提速,市場正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