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撤回菜鳥IPO:估值103億美元,強推資本市場無意義,未來何去何從

阿里收緊過冬,菜鳥上市之路中斷。

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09988.HK)公告稱,決定撤回物流子公司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鳥”)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並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本次收購涉及金額達到37.5億美元。

公告指出,要約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計劃調整菜鳥的部分業務,以更好地實現與淘天集團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戰略協同,並支持菜鳥對其全球網絡進行長期戰略拓展。

公開信息顯示,菜鳥成立於2013年,菜鳥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之一,年處理跨境電商包裹量超過15億件。據阿里巴巴最新的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菜鳥集團該季度實現營收284.76億元,同比增長24%。菜鳥經調整EBITA爲9.61億元,同比扭虧。

此前,菜鳥於去年9月26日晚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爲阿里巴巴集團繼“1+6+N”後第一個啓動IPO的業務集團。

撤回菜鳥IPO與監管無關,不會出售持有的快遞公司股份

“監管方面對集團決定撤回菜鳥IPO申請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是完完全全集團自己內部的決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26日晚間的電話會上強調。

蔡崇信在電話會上表示,集團宣佈撤回菜鳥IPO有兩個重要的考量。首先,在戰略方面,過去幾個月集團對中國和國際電商業務進行了評估,認爲必須實現菜鳥運營與集團電商業務之間的深度融合,“集團的首要目標是要在電商領域獲勝,需要恢復市場份額推動業務增長”。此外,集團看到新的發展機遇,菜鳥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來拓展全球的物流網絡,成爲服務全球客戶的領先平臺,“執行這樣的拓展計劃需要具備長期投資的耐心和長遠的目光。”

蔡崇信還表示,第二個考量是IPO過程本身所處的階段,剛好菜鳥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中的財務資料已過期,因此必須要決定是否繼續IPO申請,“考慮到菜鳥在集團內的戰略角色和未來規劃,以及目前充滿挑戰的IPO市場環境,我們認爲菜鳥在當前或可預見將來進行IPO並不符合集團的發展策略,而IPO可實現的任何估值都無法反映我們當前認爲的菜鳥的真正戰略價值。”

阿里最初於2023年5月宣佈了一項全面的資產重組計劃,其中包括菜鳥的IPO。當時阿里認爲單獨上市更能體現菜鳥作爲阿里重要業務的價值,但到目前情況已發生變化。“做資本市場交易,釋放價值給到股東,這樣的大環境至少在亞洲地區不存在。當前市場處於低迷狀態且缺乏流動性。對於集團而言,一定要去推進資本市場交易是沒有意義的,因爲無法爲股東實現價值。”蔡崇信在此次電話會上表示。

蔡崇信強調,“我們認爲當前和可預見未來的市場狀況下,資本市場交易並無法優化股東的價值回報。然而,組織變革使決策更加靈活和有效,對我們業務產生了重大積極影響。我們相信,組織變革的成效將反映在阿里巴巴未來的運營和財務指標上。我們在資本管理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包括退出非核心資產投資,通過派發股息和股票回購提升股東價值等。未來我們將持續提高資本效率、提升股東回報。”

對菜鳥的這一策略調整與阿里的戰略重點一致。自去年9月阿里巴巴新管理團隊上任以來,迅速加強了核心業務聚焦,開展了全面的組織治理升級。不過隨着菜鳥IPO撤回,也有不少投資者關心阿里集團其他非核心資產的出售是否仍將繼續?

在今年2月的財報業績電話會上,蔡崇信介紹,2024財年前三財季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我們還有很多非核心的投資,可以去看(考慮出售),但是和快遞有關的這些我們不會考慮。”對於投資者提出的撤回菜鳥IPO後是否會出售持有的快遞公司的股份,蔡崇信表示,快遞公司的持股是戰略性的,因此目前沒有做出任何改變的計劃。此外,集團出售的一些資產所得,後續做什麼,以後會向大家定期彙報。

菜鳥網絡2013年成立之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申通集團、圓通集團、中通集團、韻達集團等共同組建,幾家快遞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各僅佔股1%,菜鳥網絡向快遞公司提供信息、數據支持,以及諸如能夠自動分揀快件的智能機器人等智慧物流產品。十年後,阿里、菜鳥與通達系快遞公司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據澎湃新聞記者此前梳理的各家快遞公司2022年財報和公告發現,當時菜鳥供應鏈持有申通快遞股份25%;阿里系持有圓通速遞股份超20%,其中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11.02%,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10%;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中通快遞股份8.8%;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韻達股份1.99%。

估值103億美元,菜鳥未來將飛向何方?

據此次公告介紹,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菜鳥約63.7%的完全稀釋股份權益(包括菜鳥員工持股計劃下的已歸屬股份權益),本次將提供高達37.5億美元現金,用於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所有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菜鳥少數股東和員工可以選擇出售或繼續持有菜鳥股權。

蔡崇信方面表示,隨着IPO計劃的改變,集團認爲必須穩定菜鳥員工的士氣。菜鳥的股權以及額外的員工激勵措施將能保證員工的穩定性。蔡崇信還在電話會上表示,阿里巴巴的收購要約可以幫助少數股東解決其面對的不確定性,由於菜鳥的預計投資期更長了,實現流動性預期的時間也將會更長,收購要約爲8到10年前投資的少數投資者提供流動性的機會,他們可以選擇接受要約,但沒有接受要約的義務。

菜鳥員工股權收購計劃將於2024年8月執行,員工可以自願出售2024年8月1日及以前已歸屬的所有菜鳥股份。這次收購也是對員工長期貢獻的回報,有助於進一步提振團隊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菜鳥集團CEO萬霖3月26日晚間發出全員郵件,宣佈將向菜鳥員工推出二次創業獎金激勵計劃。這是阿里巴巴集團公告要約收購菜鳥員工股權之後,菜鳥員工收到的又一項激勵計劃,體現了菜鳥對未來物流戰略性建設的決心。

根據上述計劃,菜鳥正式員工除了在2025年4月獲得正常的年終獎外,在2025年8月還將額外獲得一筆同等金額的獎金。這一計劃將覆蓋屆時在崗、且有年終獎的所有菜鳥正式員工。採用月度或季度獎金非年終獎激勵的員工也會有相應方案。

“考慮到菜鳥對阿里巴巴的戰略重要性,以及我們在構建全球物流網絡方面看到的重大長期機遇,我們認爲現在是阿里巴巴加大投入菜鳥的合適時機。”蔡崇信在電話會表示,收購要約價格反映的菜鳥估值爲103億美元,與集團和顧問公司認爲菜鳥目前的公允價值一致。

“對於菜鳥長期的投資計劃目前正在詳細制定,整體要加大、加快搭建全球物流網絡,這要求在全球做出大幅投資,包括投資在物流價值鏈的不同環節。”蔡崇信還表示,在此過程中,阿里巴巴集團會憑藉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生存能力,全力支持菜鳥,“要有耐心的資本支持,因爲這些投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產生回報。我們也是用長遠的目光去看全球電商的前景。未來市場還會變得更大,我們也一定會是參與其中的一員。”

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菜鳥此前在招股書中指出,策略集中於發展國際物流業務、國內物流業務;擴大技術領先優勢、提升成本效益並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尋求投資及收購機會。其中還包括,繼續深化菜鳥與阿里的協同關係,尋求在阿里集團運營的電商平臺上的更多交易場景中增加服務的可用性及使用率。菜鳥還計劃向阿里集團的電商平臺上的其他產品類別提供更多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萬霖也在當晚的全員信中表示,今年是菜鳥二次創業路途上至關重要的一年,需要全體員工繼續共同努力奮鬥。接下來,菜鳥將更加緊密協同淘天集團和阿里巴巴數字商業集團,提升服務體驗。同時,菜鳥將堅定面向全球市場進行物流網絡擴張,構建全球競爭力,成爲服務世界各地客戶的領先網絡。阿里巴巴集團將爲菜鳥全球擴張計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