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分!《年少日記》爲何是年度最高分院線華語片

1905電影網專稿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導演卓亦謙憑藉該片,拿下了新晉導演的獎盃,成爲最強新人王!

在此之前,該片已經提名入圍了包括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亞洲電影大獎在內的國內外多項重要大獎,更是抱回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的獎盃。

該片自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影展展映以來,場場售罄;在中國香港地區上映之後,短短一個半月收穫2345萬港幣,成爲2023年香港地區的華語片票房亞軍。

不管是業內的認可,還是影迷觀衆的支持,電影《年少日記》可謂是過去一年最強的導演首作。影片已於4月13日-14日開啓了超前點映,短短2小時,影片在豆瓣從8.5分漲至8.6分,繼續穩居過去一年最高分的院線華語電影。

電影因爲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讓中學教師想起了自己曾經經歷的童年往事。

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爲當下熱議話題,社會新聞版面越來越頻繁出現相關事件的時候,監製爾冬升和導演卓亦謙憑藉電影人的這份社會責任感,用這部《年少日記》展現出這一問題。

這些曾經被忽略的問題,也或多或少存在於我們成長的周邊。

而《年少日記》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展現問題的同時,它依舊在教會受傷者如何治癒,這恰恰是這部高分華語片打動觀衆內心的關鍵,也絕對是每個家長的必看之作。

日記對話,療愈自我

電影《年少日記》的英文名叫,“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如果直譯,“時間仍在翻篇”。其中,最爲精妙的地方則是“Pages(文稿)”。這裡的“文稿”在影片中有着兩個明確的意向。

第一個是電影開場不久的那份遺書。

當學校工作人員撿到一份未署名的遺書,交給了學校的高三老師之後,老師們商討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態度——

尖子班老師想着成績,認爲只是學生的玩笑;而男主角鄭老師則堅持追查輕生者,因爲這份遺書,讓他想起了自己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時代。

這也引出了“文稿”代表的第二個意象,就是中文片名中的“日記”。

日記作爲媒介承載了對當下和過去的記錄功能,影片便是以過去(小男孩)-現在(鄭老師)雙線進行敘事,講述這段成長。

而電影裡第一次提出日記的時候,是小男孩父親向校長請教,對方是怎麼培養出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校長沉思了一下,表示自己讓孩子寫日記,日記可以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加強父子之間的溝通。

這個對“日記”作用的設定,就已爲這部電影設下了題注。

在很多人成長中,日記不僅用於記錄當天發生的事情,而且記錄自己的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隱私性。當然,幾乎每個小孩都遇到過日記被家長偷看的經歷。

孩子真的能通過日記和家長完成溝通嗎?這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

電影裡,這本塵封多時的日記,藏着的是男孩在嚴厲,甚至畸形家庭環境下的生存。這也真正是電影想探討的核心問題——原生家庭創傷。

兩個時空因爲日記開始了一場對話,男孩過去的記錄,以及多年後鄭老師的回覆,兩份文稿在同一空間重逢,是一場重新養育自己的旅行,更是尋找自我和解的出口。

家庭創傷,該如何療愈

導演把故事設定放在中產階級家庭裡,也傳遞出孩子成長創傷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沒有關係,核心還是在於“人”本身。

父親的設定上,導演做了不少細節。

他第一次在臺上演講時,就提到自己出身家境並不優渥,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有了現在的條件。他對外努力維持闊綽、體面的家庭形象,但一轉身,他對妻子說的是,“這個家的東西都是我買的。”他不經意間,已經慢慢把家變成牢籠。

男孩曾經和母親有一場在車裡的對話。男孩覺得自己精神狀態不好,每天睡不好,希望可以去看精神科。但母親直接拒絕了,她不接受,同時也不允許這個情況的出現,所以她只會怪責男孩貪玩。

家庭暴力之下,就連母親都活在陰影裡,一度失去自我。男孩,乃至其他人如何療愈自我,也是《年少日記》所思考的。

自我療愈,不是“對不起”

生活在這個家庭之下,男孩最多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孩童在成長中的每個答案都是被外界賦予,他不知道自己所作所爲是否正確。在這個家裡,他的安全感來自漫畫和玩偶,他的溝通依舊只能和玩偶的自言自話。

真正給予他力量的實則是他最愛的漫畫,漫畫總是不斷告訴他要加油,在長大之後,要成爲想成爲的大人。

但最後漫畫和玩偶沒有逃離父親殘酷的處理,只有“對不起”成爲了男孩向父親,甚至向老師辯解的詞。因爲大人給的答案,和他原來的認知並不一致。

孩子的世界真的該是如此嗎?尤其是《年少日記》裡的男孩,他試圖站在天台,看更遠的景色,喊出內心的苦楚,最終或多或少,都被父親的雞毛撣子變成了泡影。父親只希望他能變成一種人,如他的名字一般。

導演對於男孩的成長,很巧妙地通過四次對樓梯的俯拍。大家都知道,如果從上往下看別人爬樓梯的話,一定會有盲區,這就好似成長中遇到的這些種種困境。

從第一次出現是男孩自己,到第四次成爲長大後的男主角。

四個鏡頭,已經讓主角完成了自己的蛻變和理解,拾級而上,答案也已經找到,對與錯,或許是完成一場自我和解的過程。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日記真的能幫助男孩實現和家人溝通的作用嗎?

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畢竟在《年少日記》的故事裡,每個人可能都會看到自己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