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大腦如何幫幼鼠與媽媽建立親密關係

7月26日(星期五)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大腦一種神經元幫助幼鼠與媽媽建立親密關係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幼崽的大腦中發現了一種神經元,這種神經元使幼鼠能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裡與母親形成獨特而牢固的聯繫。

刺激與母親分離的幼鼠這些神經元可以模仿母親在場時的舒緩效果,並減少與壓力相關的行爲。

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爲哺乳動物母子關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線索,並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大腦發育如何影響行爲。

該研究團隊研究了16到18天大的哺乳幼鼠。當動物與母親互動時,他們使用實時成像技術記錄了丘腦下方的薄層灰質(ZI)的活動。

薄層灰質負責處理視覺、聽覺和感覺信息。在早期發育過程中,它與不同的大腦區域形成連接,其中一些區域在斷奶後收縮。研究人員注意到,當幼鼠與它們的母親互動時,它們的薄層灰質中能產生一種叫做生長抑素的激素的神經元活躍起來。

儘管該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薄層灰質中的生長抑素神經元在幼鼠的結合和壓力減輕中起作用,但作者指出,對成年小鼠的研究顯示出不同的結果。

作者表示,隨着老鼠年齡的增長,這些神經迴路可能會發生變化,以幫助它們適應一生中不同的壓力。一位沒有參與該研究的神經科學家稱:“對這些神經元在整個發育過程中的縱向追蹤可能會非常令人興奮,因爲我們可以瞭解它們是如何扮演成年角色的。”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可穿戴設備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使用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跟蹤健康數據和疾病症狀,理應有助於人們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及時解決症狀,以促進積極的健康結果。然而,對於患有心房纖顫的人來說,使用可穿戴設備監測心率並提醒佩戴者心率不規律,可能並不像想象中那麼有幫助。

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可以顯著放大心房纖顫患者的焦慮,並增加醫療資源的使用。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

該研究包括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健康中心的172名先前診斷爲心房纖顫的患者,他們完成了一項調查,並將他們的信息與電子健康記錄關聯。大約一半的研究對象有可穿戴設備,他們的數據與沒有可穿戴設備的人進行了比較。

研究團隊發現,與沒有可穿戴設備的心房纖顫患者相比,使用可穿戴設備的患者更有可能專注於他們的心臟症狀,報告他們對心房纖顫治療的擔憂,並更頻繁地使用醫療資源。

此外,在本研究中使用可穿戴設備的心房纖顫患者中,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對設備發出的不規則節律通知感到強烈的恐懼和焦慮。

目前還不清楚所報道的焦慮是否導致了症狀的惡化,儘管焦慮是導致包括心房顫動在內的各種疾病的一個有充分證據的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鑑於可穿戴設備在這一患者羣體(以及一般人羣)中的使用顯著增加,我們認爲需要進行前瞻性研究和隨機試驗,以瞭解可穿戴設備(包括其警報)對患者醫療資源使用和心理健康的淨影響,以及對提供者、醫院和衛生系統的下游影響。”

2、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回收方法:金屬回收率可達98%

在鋰離子電池使用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有效回收鋰離子電池的方法。

該研究團隊創新地使用了一種從電池廢料中提取純化活性物質的新方法,這一成果詳細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他們的發現可能以最低的成本促進有價值電池材料的有效分離和回收,爲更綠色的電動汽車生產做出貢獻。

他們採用的無溶劑“閃光焦耳加熱(FJH)”技術,通過電流通過一種中等電阻的材料,迅速加熱並轉化爲其他物質。

利用FJH技術,研究人員在幾秒鐘內將電池廢料加熱至2500開爾文,創造了具有磁性外殼和穩定核心結構的獨特特徵。這種磁分離使得有效的淨化成爲可能。

在此過程中,鈷基電池陰極(通常用於電動汽車,伴隨着高昂的財務、環境和社會成本)意外地在外層尖晶石鈷氧化物層中顯示出磁性,從而便於分離。

這一方法使鋰離子電池金屬的回收率高達98%,同時保持了電池結構的價值。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蝙蝠是如何開始飛行的?科學揭開了它們古老的秘密

在《PeerJ生命與環境》(PeerJ Life & Environment)雜誌上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俄勒岡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升了我們對蝙蝠飛行進化起源的理解。這項名爲“向理解蝙蝠飛行起源的方向滑行(Gliding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Flight in Bats)”的研究採用系統發育比較的方法來探索這些獨特哺乳動物從滑翔到動力飛行的進化轉變。

蝙蝠是唯一能夠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這一壯舉得益於它們高度專業化的肢體形態。然而,由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這種能力的進化途徑仍然是一個謎。通過驗證蝙蝠從滑翔祖先進化而來的假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研究小組分析了四肢骨骼測量的綜合數據集,其中包括四種滅絕的蝙蝠和231種具有各種運動模式的現存哺乳動物。他們的發現表明,滑翔動物表現出相對較長的前肢和較窄的後肢骨骼,處於蝙蝠和非滑翔的樹棲哺乳動物之間。這些數據的進化模型支持了以下假設:蝙蝠的某些前肢特徵可能是強選擇的,將它們從滑翔動物拉向飛行適應區。

這項研究不僅支持了蝙蝠從滑翔到飛行的假說,而且對蝙蝠和滑翔動物肢體進化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研究人員強調,未來的研究需要測試這些骨骼形態的生物力學含義,並考慮影響蝙蝠動力飛行進化的複雜遺傳和生態因素。

2、爲什麼人的體型比想象的更重要:與癡呆和帕金森有關

根據最近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網上版發表的一項研究,腹部或手臂脂肪含量高的人比這些部位脂肪含量低的人更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等疾病。該研究還發現,肌肉強度高的人比肌肉強度低的人患這些疾病的可能性更小。

這項研究對41.2691萬名平均年齡爲56歲的人進行了平均9年的跟蹤調查。在研究開始時,測量了身體組成,如腰圍和臀圍、握力、骨密度、脂肪和瘦肉質量。

在研究期間,8224人患上了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是阿爾茨海默病、其他形式的癡呆和帕金森病。

在調整了其他可能影響疾病發病率的因素,如高血壓、吸菸、飲酒狀況和糖尿病後,研究人員發現,總體而言,腹部脂肪含量高的人患這些疾病的可能性比腹部脂肪含量低的人高13%。

手臂脂肪含量高的人比手臂脂肪含量低的人患這些疾病的可能性高18%。

肌肉強度高的人比肌肉強度低的人患這些疾病的可能性低26%。(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