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塑料水瓶安全嗎?
6月26日(星期四)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過去20年全球極端野火頻率和強度增加了2倍多
根據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過去二十年裡,全球極端野火的頻率增加了一倍多。研究人員表示,這一趨勢主要是由加拿大、美國西部和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的極端野火增長推動的。
研究結果提供了第一個確鑿的證據,支持了許多科學家和其他人對野火頻率增加的懷疑,而氣候變化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個因素。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全球火災活動的衛星數據,使用紅外記錄測量了20年來近3100萬次野火事件的能量強度,重點關注最極端的野火——大約有2900次。科學家計算出,從2003到2023年間,全球極端野火的頻率增加了2.2倍,每年最嚴重的20次野火的平均強度增加了2.3倍。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直接將野火趨勢與全球變暖聯繫起來,但研究表明,不斷上升的氣溫使自然易發火災的生態系統——如針葉林——變得更加乾燥。這提供了燃料,增加了野火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最新的研究還發現,在過去20年裡,夜間野火的能量強度比白天增加得更快,這與夜間溫度上升會增加野火風險的證據相一致。
《科學通訊》網站(www.sciencenews.org)
物理學家稱:由於量子效應,再強的光也不可能形成黑洞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黑洞不能由純粹的光形成。因爲在任何可預見的條件下,量子效應都會抑制它們的產生。
一般來說,黑洞是由物質形成的。它們通常是在恆星生命結束時核心內爆時形成的。但形成黑洞並不一定需要物質。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也可以由集中的能量形成。
由電磁能量(即光)形成的黑洞被稱爲“球狀閃電”(kugelblitz)。這一概念在物理學家中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多·馬丁·馬丁內斯(Eduardo Martín-Martínez)及其同事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實際上形成“球狀閃電”似乎是不可能的。
這是因爲當電磁能量高度集中時會產生量子效應。根據已充分驗證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當光達到這些極限時,粒子對和反粒子對開始形成。這些粒子——電子和它們帶正電的反物質夥伴正電子——會帶着能量逃離這個區域,從而阻止能量達到形成黑洞所需的水平。
該團隊計算出,在實驗室中形成“球狀閃電”需要的光強度是目前最先進激光脈衝的10^50倍以上。即使是在自然界中最亮的類星體——活躍星系的明亮中心——相對來說也太暗了。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核輻射威脅: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3個地方
放射性區域是危險的,因爲高劑量的電離輻射會損害人體細胞。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方是以前的核試驗場和發生放射性事故的地區。這些地方嚴格禁止進入,已經被廢棄。以下是需要警惕的三個放射性最強的地方。
【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
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STS)位於哈薩克斯坦。在40年的時間裡,這裡進行了456次核爆炸,爆炸的累計當量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的250倍。居住在測試場地邊界的許多人患有疾病,醫生認爲這些疾病與試驗場的污染有關。目前,這個試驗場已經被重型機械摧毀,監控攝像頭監視着其周圍的禁區。
【日本福島】
2011年,一場巨大的海嘯襲擊了日本福島核電站,並摧毀了它,導致核電站釋放出大量輻射。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被認爲是21世紀最大的災難之一。然而,在災難發生十年後,科學家們發現野生動物仍然存在於該地區,甚至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還在蓬勃發展,這證明大自然再次找到了生存之道。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是這裡列出的三個災難中最嚴重的。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的低功率測試出了問題,導致爆炸和火災,摧毀了反應堆建築,並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輻射。切爾諾貝利周圍半徑20英里(約32公里)的“隔離區”至今仍具有放射性,已經無人居住。爆炸導致5萬多人撤離,30多人死亡。
2、韋伯望遠鏡揭開了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神秘面紗,爲早期宇宙提供線索
第一批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快速聚集一直是天文學的一個謎。最近,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靜止框架紅外光譜儀揭開了宇宙黎明時一顆成熟類星體的秘密。
2011年,天文學家在J1120+0641星系的中心發現了一個難以解釋的巨大黑洞。當宇宙只有7.7億年的時候,這個黑洞的質量已經是太陽的10億倍了。
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困惑於這個巨大的黑洞是如何在宇宙的早期達到如此巨大質量的。儘管J1120+0641的中心有一個類星體,但目前還不清楚在宇宙存在的最初10億年裡,如此強大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存在的。
人們提出了幾種理論來解釋古代黑洞是如何變得極其巨大的。其中包括早期黑洞比現代黑洞更有效地吸收物質的觀點。一些科學家還認爲,由於塵埃的存在,這些黑洞的質量可能被高估了。
在論文《JWST靜止框架紅外光譜揭示的宇宙黎明的成熟類星體》中,研究人員否定了解釋這些大型古代黑洞之謎的主要理論之一。研究小組利用來自JWST的數據,對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有了更多的瞭解。
JWST的觀測結果表明,圍繞這些黑洞的巨大旋轉塵埃雲與現代黑洞中看到的幾乎相同。這意味着黑洞的吸積機制當時和現在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它們在宇宙誕生時的大小不受吸積量的影響。
目前,這個宇宙之謎仍未解開。JWST的新觀測甚至增加了這個謎團,它揭示了無論在哪個波長觀測到類星體,它們在宇宙的所有時代幾乎都是相同的。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抗衰老療法會損害健康嗎?新研究引發擔憂
一位研究人員警告說,儘管在許多案例中,衰老細胞對健康具有積極的生理作用,但目前一些恢復活力的治療方法卻往往針對這些細胞。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喬奧·佩德羅·德馬格哈斯(Joao Pedro de Magalhaes)教授發現,雖然衰老細胞被認爲是導致衰老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它們對健康有着各種積極影響。因此,以衰老細胞爲目標的治療可能會有害。
德馬格哈斯教授強調,衰老細胞在多個組織和器官的發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促進炎症和傷口癒合、抑制腫瘤和促進胰島素分泌等。
在小鼠等動物的組織再生中也觀察到了衰老細胞的作用。例如,對正常肝臟功能至關重要的肝星狀細胞在損傷後會變得衰老。
德馬格哈斯表示:“這些結果表明,衰老細胞在生理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並對靶向衰老細胞的治療提出了基本原理、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問題。雖然細胞衰老與某些衰老性疾病有關,但以衰老細胞爲目標的治療存在風險,可能不是解決衰老問題的最佳方法。”
2、塑料水瓶安全嗎?新研究引發對瓶裝水的擔憂
塑料水瓶因其方便性而廣泛使用,但它們也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陽光照射會導致這些容器降解並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這些化合物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隨着瓶裝水市場的蓬勃發展,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變得尤爲緊迫。針對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更安全的水容器材料和生產方法。
近日,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暨廣東省環境污染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在《生態環境與健康》(Eco-Environment & Health)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對陽光如何將塑料水瓶轉化爲空氣污染源提供了新的見解。
該研究分析了受紫外線和陽光照射的六種塑料水瓶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結果表明,所有被測試的瓶子都散發出烷烴、烯烴、醇、醛和酸的複雜混合物,並且在不同的瓶子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和濃度有顯著差異。特別是,包括正十六烷在內的致癌物被發現,凸顯了嚴重的健康風險。長時間暴露的情況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增加,表明累積風險也在增加。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瓶的化學穩定性問題,還對公共衛生和安全法規具有重要意義。瞭解這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的條件可以指導瓶裝水容器的生產實踐和材料選擇的改進。此外,該研究強調了提高消費者意識和制定更嚴格行業法規的必要性,以減少接觸這些潛在有害化合物。(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