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臺灣漆藝日 百年傳承再創新

臺灣漆藝日,漆藝大師聯袂種植漆樹,象徵傳承生生不息。(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臺灣漆藝日盛會,漆藝創作者齊集。(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臺灣漆藝日首度盛會,漆藝創作者齊集同慶。(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漆藝結合雕塑、繪畫與工藝,成爲重要藝術文化資產,國內漆藝協會及創作者發起將7月7日定爲「臺灣漆藝日」,首度舉辦慶祝活動,並且種植漆樹象徵傳承生生不息,希望促進臺灣漆藝的自主性、原創性與永續發展。

臺灣漆工藝發展可回溯到1916年的「山中工藝所」,由陳火慶、賴高山、王清霜等漆藝界前輩,及後續的相關協會組織推動而開枝散葉。1921年,日本人引進安南漆樹來臺,開發出具臺灣在地風土色彩的「蓬萊塗漆器」,成爲當時重要的產業觀光產品;臺灣光復後到1970年代,是臺灣漆產業蓬勃發展的鼎盛時期。

1980年代後,塑膠取代漆器產品,伴隨經濟起飛帶動產業結構改變、工資高漲等環境因素,至1990年代後,漆產業萎縮殆盡,國內使用的漆材料多數仰賴進口。

臺灣漆藝日首度盛會,包括漆工藝人間國寶王清霜及黃麗淑、臺灣漆藝協會、臺灣漆文化協會、蓬萊塗協會、葫蘆墩漆藝協會、臺中市漆藝協會、豐原漆藝博物館、臺灣工藝之家協會、臺灣頂極工藝協會、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都共襄盛舉。

臺灣漆藝日定在7月7日,取其與漆同音;人間國寶黃麗淑表示,訂定臺灣漆藝日,對漆藝人而言是極大的支持與鼓舞,相信未來不論在技術性及知識性領域,會有更多屬於漆藝的舞臺。

臺灣漆藝日發起籌備委員會召集人王賢民表示,希望所有漆藝人銘記每年7月7日爲臺灣漆藝日,並在這天回到漆藝的「孃家」工藝中心,互相分享交流創作心得。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臺灣漆藝日圖徽以7道漆痕交互的線條,象徵7月7日也呈現漆藝豐沛的生命力,以及工藝創作及人才逐漸累積,代表承先啓後與歸屬感。目前,漆藝材料缺乏在地自足性,國內已少有人能自行煉漆,整體漆產業面臨人力老化趨勢,因此,未來將以健全臺灣漆藝產業生態系爲目標,推動漆樹覆育與在地人才育成,創造漆藝在地價值鏈和永續傳承,提升漆藝發展的自主性與競爭力,進而促成臺灣漆工藝的文化產業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