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再造歷史現場」搶救消逝的記憶!「島嶼身世」時空小旅行開展

▲「島嶼身世記憶長河―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開跑,民衆可透過開門、開窗動作體驗。(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中報導

史上最大文化資產保存計劃「再造歷史現場」由公務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支持補助超過60億!文化部鄭麗君提到,過去每當看見各處閒置紙廠菸廠燃料廠、眷村,「看到的不只是空間的閒置,而是記憶的遺失,我們像是站在故鄉異鄉人,不瞭解自己的歷史。」如今全臺30件計劃階段性成果展示,即日起在臺中文化資產園區舉辦「島嶼身世.記憶長河―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

▲展覽展出全臺30件「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劃之階段性成果。(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島嶼身世.記憶長河―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今(13)日於臺中文化資產園區開幕,展出全臺30件「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劃之階段性成果。民衆可以透過眼、耳、鼻、口、撫摸觸覺感官,還有開窗、開門等動作,感受彷彿走一場再造歷史現場的小旅行

文化部自2016年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劃,2017年加入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總共覈定37項計劃,歷經3年努力,其中30案已有階段性成果。

▲▼民衆可以透過眼、耳、鼻、口、撫摸觸覺等感官,還有開窗、開門等動作,感受彷彿走一場再造歷史現場的小旅行。

鄭麗君提到,這個計劃不可能由文化部自己推動,因爲歷史的主體是人民,歷史是屬於大家的,不是政府由上而下來寫歷史,而是由下而上,透過再造歷史現場的政策計劃,成爲一個公民運動,這就是再造歷史現場的精神。

她也說,每次到臺灣各地看到「再造歷史現場」裡所開展出來的在地的文化、歷史記憶、點點滴滴的故事,都不斷的在提醒自己,「身爲一個臺灣人到底意味着什麼?」回想在上任之前,常看到糖廠、菸廠、紙廠、燃料廠、眷村、辦公廳舍等許多地方,荒蕪被閒置,「我看到的不只是空間的閒置,看到是我們記憶的遺失。」

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常回過頭自問,「爲什麼我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卻像一個故鄉的異鄉人?(圖/文化部提供)

她常回過頭自問,「爲什麼我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卻像一個故鄉的異鄉人?不瞭解自己的城市,不瞭解自己的過去,我們失去了我們的記憶。」她認爲找回歷史記憶這件事,必須要全方位的重新來看待,很感謝民間許多的文史工作、文資團體,跟着地方政府開始一點一滴搶救文化資產,但她坦承,當一棟一棟、單點單點的搶救回來之後,其實社會跟我們的文化資產還是有距離的,所以希望能夠啓動一個系統性的文資自理,能夠把文化治理的思維帶到國家發展、城市發展的思維、視野裡。

當她提出「部部都是文化部」的時候,很感動其他部會並沒有拒絕這樣的邀請,反而是熱情響應,例如國防部正在研議眷村文化保存的專法,另外像國營事業、臺電、臺糖、自來水公司,也開始招聘文資人員,從上游動起來帶動民間,政府也自己把國公有資產的治理責任扛起來。

▲在「再造歷史現場」展覽中,走入歷史感受時代脈動,也藉此瞭解計劃的內涵。(圖/記者林育綾攝)

「再造歷史現場」計劃能給地方政府充裕的預算,啓動區域型的文資治理,最重要就是把歷史文化價值,帶入城市的空間治理,用歷史文化和記憶重新規劃我們的城市,以歷史記憶情感爲核心,這不只是在保存有形和無形文資而已,鄭麗君認爲最重要的是「讓歷史回到生活裡面來,當歷史活起來,讓人重新擁有與感受歷史、思維歷史的能力跟機會,讓城市能帶着靈魂往前走,文化保存跟城市發展是可以共融一起發展的,這就是再造歷史現場計劃的目的。」

▲▼「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期望,人們走出展場後,也能親自到再造歷史現場旅行。(圖/記者林育綾攝)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也提到,臺灣音樂家陳瑞斌曾經跟他分享,由於從年輕就遠赴奧地利學音樂,當時最怕的場合就是與來自各國的同學聚餐,因爲每次聚會時,各國都同學最喜歡分享家鄉的歷史和故事,但他老是說不出關於臺灣的歷史,成爲心中最大的遺憾,而臺灣其實還有很多跟他相同情況的人。

▲「島嶼身世.記憶長河―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圖/記者林育綾攝)

「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從「莫比烏斯環」概念出發,傳達文化與歷史都是持續、無限運行的狀態,如同流動的歷史長河,所有既存的現場,都不斷的改變它的樣貌,再造之後又構築出另一個新的「現場」。

民衆來到展場,除了可以認識各個再造歷史現場計劃的時間軸線與空間分佈,更可配合多媒體展示方式,以「凝視」、「嗅聞」、「聆聽」、「咀嚼」、「撫摸」及「感動」等6感,帶來不同的觀賞體驗,走入歷史感受時代脈動,也藉此瞭解計劃的內涵。

▲「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展覽自即日起至2020年12月15日。(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化部表示,在「再造歷史現場」計劃支持下,基隆「一九四九太平輪紀念公園」已對外開放、基隆和平島考古有了重大發現、臺灣第一座石城左營舊城」重現風華、臺南赤崁樓周邊歷史街區得以重新規劃、新竹第六燃料廠保溫駐站基地「大煙囪下的家」啓用、花蓮佳心舊部落石板屋完成修復、臺東寶桑路日式建築完成修復。

這些文化資產保存背後還有許多動人故事,都是因爲再造歷史現場計劃得以再現風華,重新被世人認識。

島嶼身世‧記憶長河-再造歷史現場時空行旅日期:12月13日~2020年12月15日時間:09:00~18:00(週一休館)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