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咖/臺灣博覽會效應 咖啡屋時代來臨:島都咖啡屋、喫茶店大觀

昭和6年臺北「トンボ」(蜻蜓)咖啡屋外觀和店內裝設。圖/前衛出版提供

十九世紀末,日本明治政府高舉「文明開化」大纛,天皇率先穿西裝、剪短髮、啖牛肉,將學習歐化的政策發揮至最高峰。此後,日本官方爲國際社交所開設的迎賓所「鹿鳴館」(1883年),即以奢華的法式料理宴客,做爲西洋飲食文化的一環,餐後咖啡更不可少。

日人爲了趕上「遲到的」現代化社會與國家,歐化主義上行下效的結果,現代(modern)—日本人直稱「モダン」,幾乎等同於那個時代最明顯的表徵。衣食住行影響所及,幾年後被認爲是日本第一家咖啡店的「可否茶館」(1888年),就在東京下谷區上野開業,茶館主人鄭永慶在開幕廣告單上打出了咖啡一碗壹錢五釐,加牛奶則一碗貳錢。

咖啡屋時代的來臨

從1920到1930年代末,「カフェー」咖啡屋隨時代流行趨勢而崛起、興榮,並開始與料理店、酒樓的藝妓服務內容區分開來(雖也有部分藝妓轉業爲女給),咖啡屋的女給、女服務生,不再是「出局」的行業。過去的傳統技藝經摩登流行的社交舞所取代,而服務於店內的女侍者(Waitress),被視爲是職業女性或摩登新女性。

大正7年到14年度,臺灣島內的咖啡屋行業大致被歸類於「料理店及飲食店」或「西洋料理」下,並沒有所謂「カフェー」店的獨立區分,即使如公園獅或西洋軒這類業種比較近似的西洋料理店,「カフェー」名稱的概念仍未植根。

昭和6年臺北「ホーライ」(蓬萊)咖啡屋。圖/前衛出版提供

昭和10年「巴」咖啡屋新樓外觀,樓頂的風車樣式霓虹廣告塔,乃仿自日本大阪地區的咖啡屋。圖/林德龍藏、前衛出版提供

昭和5年春,臺灣咖啡屋一時繁盛起來,結合酒吧的咖啡屋尤以臺北的「公園獅」和「巴」爲著名,彼時被譽爲臺北咖啡屋界的雙璧。咖啡屋除了拓增酒吧間,店內最大的氣氛轉變在於爵士樂的風靡,女給的服務活動也明顯增加,陪客人跳舞似乎也成爲一種新興的交際方式,於是有人也議論當時的咖啡屋已無異於酒館。

到了昭和10年度,由於臺灣博覽會舉辦在即的效應,カフェー業界的轉變更加明顯,陸續出現新設或改裝咖啡屋。「カフェー」店在昭和10年10月臺灣博覽會前後,也因觀光旅遊的促進而呈現繁榮景象。在行銷臺博會的臺北遊覽案內地圖中,如市區的モンパリ(我的巴里)、トモヱ(巴)、永樂、日活、丸よし、南國等咖啡屋以及水月、パルマ(帕爾瑪)、一六軒、福福堂、森永制菓、明治制菓等吃茶店,另有萬華遊廓花街內的各青樓與一家「オトメ」(少女)咖啡屋,都被推薦爲觀光的好去處,而萬華淡水河畔還可望見兩艘遊船「市山」和「ニコニコ」(微笑)。

一六軒本店新高吃茶店。圖/前衛出版提供

島都咖啡屋、吃茶店寫真大觀

臺南市大觀

昭和5年的古都臺南,不論臺灣樓、愛生堂,或滋養軒等吃茶店或咖啡屋,不愧有「溫柔的美人鄉」之喻。臺灣樓二樓可以眺望全市,美景盡收眼底;而條件整齊的美麗女給們,以皮膚白皙的美女米子最爲著稱,身材苗條,可愛迷人。而愛生堂和滋養軒,同樣擁有手藝高超的廚師以及亮麗的女給羣。尤其在西門町一帶,三樓鋼筋水泥的大建築「沙龍.銀座」,美人女給讓人眼睛爲之一亮,光芒不輸臺北一地的咖啡屋。甚至來到昭和9年後的寶美樓藝妲,更成爲小說家的創作對象之一。

臺南西洋料理店愛生堂外觀。圖/前衛出版提供

高雄市大觀

此時期高雄出現了一家「ゴーストッブ」(GO.STOP)咖啡屋,以新穎的作風和高水準的服務,讓熱帶港都高雄的咖啡屋界帶來了異常的興奮與惡評。據說著名的女給「君」,一個人的小費最高二百圓,最少也有二三十圓。GO.STOP咖啡屋還成立「觀櫻會」招徠會員,美其名賞櫻,實際是利用女給大賣預售票,更大力促銷特別折扣日,於是被批評爲只想撈錢,但咖啡屋的顧客的確增加了。高雄的一般咖啡屋受了極大的影響,很多店家生意一落千丈,落得關門大吉。也有一家「丸中」咖啡屋,推出低價啤酒一瓶三十五錢應戰,加強設備、提升料理品質,再加上大膽女給羣的補充,拚命提供有情色服務的女給,乃不得不如此也。

昭和5年高雄「タカオ」(高雄)咖啡屋。圖/前衛出版提供

臺北市大觀

臺北城內的咖啡屋幾乎都是日人所經營;本島人的咖啡屋則以大稻埕的繁華地區爲中心,家數雖不多,卻充分洋溢着異國情調。尤其以大稻埕一帶的舞廳爲主,只見大膽活潑的、穿着清涼禮服或緊身旗袍、腳踩高跟鞋的摩登女性,伴隨着狂躁的爵士樂與舞伴熱舞。一到深夜十二點的太平町大街上,每每看見跳完舞的摩登青年或臺灣士紳,擁着穿旗袍的美女給,又鑽竄到另外的咖啡屋尋找歡樂。

其中尤以維特咖啡屋爲大稻埕咖啡屋之濫觴,店內十七、八歲可愛的本島女給小姐,幾乎與日人女給小姐的美麗不分軒輊。尋歡客難以抗拒此種蠱惑,戶外有燦爛的五色霓虹燈,走進室內在微暗光線和紫色煙霧中,年輕短髮的摩登女郎撩人的大腿,更是將消費者迷得神魂顛倒。咖啡屋的媚惑,來自於女給無微不至的服務,人客點一瓶便宜的啤酒,叫一盤小菜,從容不迫的坐在雅座裡,忘卻一日間的不平或鬱憤,女給的一個握手或擁抱,讓一切煩惱消失得無影無蹤。

昭和6年臺北「トミヤ」(富屋)咖啡屋。圖/前衛出版提供

【文、圖摘自:《臺灣摩登咖啡屋》、作者:文可璽編着、出版社:前衛出版】

《臺灣摩登咖啡屋》,文可璽編着,前衛出版。圖/前衛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