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 建設銀行柳州分行教您幾招輕鬆識別投資理財騙局

“保本高息”“穩賺不賠”,您是否看見過打着此類廣告標語的投資理財宣傳?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不少網絡投資理財成了很多投資者的選擇,但網絡投資理財騙局多,稍不注意金融投資者就會落入騙子的圈套。今天,教您幾招輕鬆識別投資理財騙局。

招數一:標榜“高息保本”的100%是騙局。

詐騙分子抓住投資者急切獲利的心理,通常以青年、老人兩類羣體爲目標,打着“高息保本”的宣傳標語,誘導投資者一步步掉入理財陷阱。消保提示:投資者應充分認清銀行理財、基金等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宣揚“保本高息”就是金融詐騙,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風險,收益與風險始終並存。

招數二:看投資渠道是否正規。

詐騙分子通常會在各種社交平臺、微信羣、朋友圈等社交渠道投放大量投資理財廣告,並宣稱掌握各種投資技巧、內幕消息等,誘騙投資者通過該社交軟件渠道或各大虛假投資平臺進行投資。消保提示: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應認準銀行、基金公司或者保險公司等正規機構,可以在證監會、期貨協會網站了解其資質或實地查看情況,切勿盲目加入未經覈實的投資理財羣,避免落入圈套。

招數三:看投資理財資金流向。

詐騙分子通常會通過虛假投資平臺要求投資者將資金轉賬到其指定的個人賬戶等,而正規的投資理財交易平臺會將投資理財資金轉入專用的對公賬戶。消保提示: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應警惕對方要求轉入的資金賬戶,如果對方要求只能轉賬到個人賬戶或要求轉賬的對公賬戶與平臺名稱不符的,那麼極有可能是虛假投資理財的“黑平臺”,應提高警惕加以覈實,切勿輕易轉賬。

當前正值“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投資者要強化投資理財知識學習,提高自身金融投資風險能力,在選擇投資理財渠道時,綜合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時間觀念,從而實現金融資產長期穩定增值的目的,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