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的火星,比地球更宜居,是什麼改變了它?

地球生命最早來自火星?

天文學家認爲,在40億年前的太陽系,火星纔是最適合生命存在的地球,但是磁場的減弱最終摧毀了它,而地球生命是在38億年前纔出現的,這中間至少有2億年的時間,能讓火星上的生命有機會來到地球。

從地質紀年分析,火星其實一共經歷了4個時代,第一個時代被稱爲前諾亞紀,這個時代在火星誕生後持續了大約5億年左右,當時的火星與現在的地球很像,但我們不知道火星的整個表面是否像地球一樣被海洋覆蓋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火星遭到了許多小行星撞擊,最終造成了火星南北半球不對稱。

第二個時代是赫斯珀利亞紀,開始於35億至37億年前,但結束的時期衆說紛紜,有人認爲是32 億年前或20億年前,這個階段火星地質活動很頻繁,奧林匹斯山就是這個時期誕生的,地球上發現的來自火星的隕石,大都也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其中一些隕石上存在一些疑似的生命跡象,這也是地球生命火星起源的證據之一。

再往後就是火星的至暗時刻,亞馬遜紀,由於某種不知名的原因,火星磁場強度在這一時期快速下降,完全無法偏轉太陽風,最終導致火星失去了大氣層,慢慢地變得愈來愈寒冷,裡面的水變成了永久凍土,有時冰凍的地面會融化,變成了大型河流流入大海里,再後來所有液態水都不存在了,只有兩極地區的冰蓋。

天文學家認爲,在25億至30億年前的亞馬遜紀初期,火星的大氣層就已經變得和現在一樣稀薄了,這種情況下水在大約攝氏15度時就會開始蒸發,也就是說火星在每年夏天到來時都會流失越來越多的水,在反覆發生這種情況之後,海洋的面積就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淺,最後就慢慢消失了。

一直到10億年前,火星的變化徹底終止定型,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按照科學家設計的火星改造計劃,第一步首先是恢復火星的液態水和大氣層,這一步可以用火星軌道上的大型反射鏡來解決,通過反射太陽光的形式加熱火星北極,理論上來說,兩極冰蓋的水資源足以製造一個全球性的海洋湖泊。

然而沒有磁場的保護,這些液態水也存在不了多久,因此馬斯克認爲,在火星磁場恢復之前,封閉式的火星基地和火星小鎮,纔是最穩妥的方案,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基地建造在火星的地下洞穴裡,或者是冰蓋附近,只要能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就能獲得氧氣和氫氣,滿足在火星上生存和能源的需求。

最快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左右,我們就有望看見第一個登陸火星的人類,到21世紀末期,火星基地就能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