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三雙!CBA本土第一人!別再說他"拼爹"了

42+10+10,本賽季的CBA見證了一個歷史時刻,聯賽開辦至今第一次有本土球員達到40分三雙的里程碑。

但創造此項紀錄的並不是國字號球員,也不是某個天賦異稟的明日之星,而是一位27歲的“過氣”球員......

更是一直以來被認爲只會“拼爹”的星二代,阿爾斯蘭。

翻看數據表你會發現,“拼爹”已經成爲了過去式。如果僅從數字層面出發,那麼阿爾斯蘭本賽季的個人表現已經是本土球星級別。

迄今爲止,阿爾斯蘭場均19.8分8.1助攻,本土後衛裡只有孫銘徽和他能夠達到19+8的水平。

如果我們只看2024年以來的表現,那麼阿爾斯蘭的數據還能再提升一截,達到場均22分4.4籃板8.9助攻的級別。

從數字意義上,阿爾斯蘭已經有一流後衛的水平。他的回合佔用率高居本土控球后衛第4,而在大量佔用球權的同時,他的真實命中率排在同位置球員的第7位。助攻率/回合佔用率的比值超過80%的本土控衛,排在第10,而在這效率前10的本土控衛裡,只有他、高詩巖、趙繼偉三人出場時間超過1000分鐘。

這就意味着阿爾斯蘭的高效率是在大量出場時間的基礎上實現的,並不是低樣本量下失真的高效。而且,阿爾斯蘭的失誤率是本土控衛球員裡的第2少——其實應該是最少,因爲排名第一的西爾扎提是個純工兵,基本不處理球。

但是,這樣一名球員既沒有出現在國家隊,也沒有出現在全明星賽上,似乎有點反直覺。是業內的專家們遺漏了一顆明珠嗎?還是阿爾斯蘭的數據存在水分?

我的判斷,更傾向於後者。

如果你有仔細看過阿爾斯蘭的比賽,那麼你會發現他的比賽內容其實並沒有數據展現得那麼出彩。就拿第34輪對陣南京同曦那場歷史級的40+三雙,假設我們把數據遮掉,只用比賽裡發生的事情來論英雄的話,那麼阿爾斯蘭的評價顯然是達不到數據層面所具備的高度。

甚至很大程度上,40+三雙的史詩級數據存在靠出場時間堆積撐起來的水分。那場比賽他打了將近46分鐘,在第三節過半已經進入垃圾時間時還留在場上。

阿爾斯蘭的比賽內容其實相對平庸,他的組織串聯基本沒有,助攻來源基本是簡單的突破分球和洗球。他可以做到適時的出球和及時的上球,實現一個控球后衛的基本功能,但沒有更進一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或者說,阿爾斯蘭串聯球隊的水平是達不到場均8.1助攻這個量級的。

阿爾斯蘭的助攻大多數是這樣的

之前我們分析過王俊傑(陳國豪交易最大贏家,爲什麼是他?),阿爾斯蘭助攻多的原因其實也和前者類似,他們助攻多是因爲剛好他們出現在控衛這個天然可以持球、輸送球,容易形成助攻的位置上,而不是因爲他們多有創造力。你甚至很難剪輯出來他們組織串聯的精彩鏡頭。

阿爾斯蘭和王俊傑都不是純正的控衛,只是恰好寧波隊這個位置真的家底太薄,所以給大家形成了錯覺。

但和王俊傑更偏向於功能型的風格不同,阿爾斯蘭在持球進攻上是有兩把刷子的。

雖然阿爾斯蘭的數據存在水分,但我們不能否認他的進化。

儘管阿爾斯蘭沒有第一步的突破速度,運球重心也偏高,但能夠靠着敦實的身體頂開對手,在有身體對抗下動作還能保持不變形,正常完成突破攻筐,這是阿爾斯蘭出彩的地方,也是很多本土後衛做不到的事情。

一路頂着突破到籃下,對抗後還能把球打進,這種穩定性也是本土後衛裡少見的

曾繁日已經是出了名的強壯,然而阿爾斯蘭可以硬剛阿日突破打進

本賽季,阿爾斯蘭場均可以得到5.4次罰球,刷新了生涯新高,而且是倍數級的提高。在過去的賽季裡,阿爾斯蘭的最高罰球數字是場均2.3次。由此可見在這件事情上,阿爾斯蘭是找到竅門了。

阿爾斯蘭另一件找到竅門的事,是行進間的幹拔投籃。

儘管投籃姿勢像投石機,與世俗意義上優美的投籃姿勢存在差距,但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當阿爾斯蘭手感打熱了之後,他是爲數不多能得到夾擊待遇的本土球員。

投籃真的談不上好看

前面說過,阿爾斯蘭的真實命中率在本土同位置球員裡排名第7,但這個數字也許不能真實反映阿爾斯蘭的準度。因爲阿爾斯蘭的大部分投籃都是那種被定義爲高難度出手的球星球。

靠着身體的爆發力完成高難度的幹拔投籃,這一點其實和防守他的林葳很像

這種巨星球,沒幾個本土球員能完成

這種一對一的幹拔三分,不講道理了

反過來說,阿爾斯蘭在大量出手均爲高難度投籃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同位置第7的真實命中率,足以見得他投這種球的造詣,以及體能上的穩定性。

在這一方面,阿爾斯蘭的水平甚至可以和小外援媲美。阿爾斯蘭場均要打36.1分鐘,這個數字是聯賽第11。

而在關鍵時刻,阿爾斯蘭的整體運動戰命中率排在聯盟第11,其中三分命中率在後衛位置上僅次於龍獅隊小外援摩爾。

所以,你能理解爲什麼他被叫作“四字外援”了吧?

隨着賽季深入,阿的江指導在控衛上的選人明顯越來越傾向於阿爾斯蘭。不僅是因爲阿爾斯蘭是他的兒子,更因爲他的確是比王俊傑更適合出任首發控衛。

比起王俊傑在進攻端只有突破造殺傷+反擊這兩板斧,突投結合且有不俗效率的阿爾斯蘭更適合作爲進攻端的箭頭,另外他也具備基本的傳控小技術,不像王俊傑那樣遇到壓力就容易停球,而這是作爲組織者的大忌。

說簡單一些,阿爾斯蘭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足以讓阿的江指導在後衛線貧瘠的寧波隊把重任交給阿爾斯蘭。

尤其是隨着第42輪大外援埃格伯努的到來,這名運動天賦出色並且具備不俗擋拆能力的內線開始和能在小空間處理簡單擋拆的阿爾斯蘭產生了化學反應,寧波隊整體的戰術重心也開始傾向於這套組合,他們二人的出場時間也基本被綁定在一起。

第45輪,埃格伯努被提上首發,雖然阿爾斯蘭沒有相應進入先發,但場上的時間分配是阿爾斯蘭比王俊傑優先級更高。

第46輪,阿爾斯蘭開始首發搭檔埃格伯努。而從第48輪開始,阿爾斯蘭坐穩了首發位置。因爲在目前寧波隊內,他就是最好用、最百搭的控球后衛。

但果我們脫離出寧波隊陣容孱弱的處境,阿爾斯蘭的本體應該是個二號位。往細了說,依據他的特點,他應該被定位爲優秀的第二陣容突擊手。早在2014年,阿爾斯蘭剛進職業隊的時候就說過:“我和父親的風格不一樣,他傳球組織好,我則是速度快、突破好,個人進攻好一些。”

你可以把阿爾斯蘭當作CBA版本的克拉克森,而不是把他當作一支球隊的戰術核心。也許在某些強隊,他可以是非常可靠的二陣容攻堅點。

可是在這個賽季以前,爲什麼沒有人會這樣去評價阿爾斯蘭呢?

經過9年時間的歷練和沉澱,現在的阿爾斯蘭正處於個人技術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集大成時期。

能夠不受外界干擾,默默提升自己,單就這一點已經跑贏了聯賽大部分球員。直到今天,阿爾斯蘭微博的置頂仍然是2017年用iPhone6s Plus發佈的一條激勵自己的箴言。

雖然頂着關係戶的名頭,但你很少有看到媒體或者球迷說阿爾斯蘭不刻苦。從他最開始根本沒有準頭的三分球,到今天堪比小外援的準度,對於天賦並不出衆的阿爾斯蘭而言,這隻能是練出來的。

當技術打磨到一定的高度,缺的就只是展現自己的舞臺。所以更重要的是,過去的9個賽季,阿爾斯蘭並不存在這樣寬鬆的用球環境去發揮自己的進攻天賦。

他和王俊傑一樣,在寧波男籃打球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因爲在這裡他們領悟到自己真正的舒適區究竟在哪?最適合自己的打法究竟是什麼?

這就是聯賽要有流動性的原因。弱隊的存在並非沒有意義,你可以把它們視作那些強隊邊緣人的收容所,讓球員的養成不再是一錘子買賣,那些有自我驅動力的球員則可以把這些地方當作捲土重來的平臺。

阿爾斯蘭打出來這件事情對於整個聯賽的健康發展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爲這是一名27歲的“過氣”球員在流動性中把握住自己的機會,終於在聯賽找到定位打出身價,聯賽也有容量賦予它生存空間的教科書般的案例。

阿爾斯蘭是這樣,他的隊友王俊傑是這樣,南京同曦的曾繁日也是如此。在這個賽季的爆發後,他們可以繼續作爲聯賽的中堅力量活躍在賽場上。

但如果沒有承載他們的寧波男籃和同曦男籃,阿爾斯蘭也許就要揹着“拼爹”的污名結束生涯,王俊傑和曾繁日大概也是隻能作爲邊緣人逐漸淡出聯盟。

說到底,評判一個聯賽的水平不應該只看頂層建築。如何讓這些角色球員在人員流轉中盡數釋放自身價值,增加球員池的深度,同樣也是聯賽健康發展的標誌。

進化的阿爾斯蘭能在國家隊派上用場嗎?我無法給你一個明確的回答。

但我清楚,如果有更多的“阿爾斯蘭”出現,也許在其中就會有一個誰,能填補上國家隊控衛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