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全臺釋地2,000公頃

因此,經濟部官員說,「並不缺地」,但官員也坦言,「雖不缺地,但部分地區較偏遠,未必符合臺商需求」。

第一波審查通過55家廠商大多是擴建既有廠房,沒有土地問題,唯一有土地問題的南六已找到用地。智邦回臺沒有土地,已在苗栗廣源科技園區租用廠房,惟長期需要找總部設置地點,相關部會「正在幫忙找」,智邦盼落腳新竹以北。

第二波回臺臺商建廠需求,經濟部已擬定三大策略。一是優先釋出公有土地,二是轉導民間閒置土地釋出,三是加速產業用地開發、更新。其中,臺糖擬提供臺南、雲林、彰化、嘉義和高雄等六處共277.6公頃土地,供經濟部合作開發;經濟部擬優先考慮開發臺南和雲林二處土地開發,不過,尚未實地勘察,仍未定案。

公有土地優先釋出,經濟部盤點公有土地活化,2021年底前可釋出144公頃,包含北部39公頃、中部104公頃、離島澎湖0.75公頃。

最新盤點結果,目前完成開發可立即提供設廠土地有496公頃,包含北部48公頃、中部208公頃、南部155公頃、東部85公頃。其中北部供地最大宗是宜蘭科學園區41.88公頃,新竹縣4.73公頃,桃園1.31公頃。中部最大宗是彰濱工業區,彰化縣93.85公頃,其次是臺中港產發區,臺中65.06公頃,苗栗28.46公頃,南投12.06公頃,雲林8.45公頃。而南部在臺南有臺南科技工業區、臺南科學園區93.6公頃,高雄有和發產業園區、高雄科學園區、高雄港南星區共60.18公頃。嘉義、屏東各0.9公頃;東部有85公頃,分佈在和平工業區和花蓮港。此外,工業局已編定尚未開發用地計有1,289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