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魚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吃多了癌症找上門,賣魚的從來不吃
廣東的夏大哥今年61歲了,身體一直挺硬朗,血糖也控制得很好,沒啥慢性疾病。
可他沒想到,自己差點就得了腸癌。
夏大哥有一個朋友,和他差不多年紀,有段時間大便不正常,結果查出了腸癌。他孩子在醫院工作,知道了這件事,就讓他體檢時加了個大便檢測。
結果一查,就發現問題了,大便檢查結果陽性。
夏大哥趕緊去醫院做了腸鏡,一查,發現腸子里長了好幾個息肉,最大的都有1.8釐米了。
醫生檢查後說,這是管狀腺瘤,還伴有低級別的上皮內瘤變,這種腺瘤容易變成癌。
夏大哥很驚訝,他覺得自己平時生活挺健康的,怎麼差點就得腸癌了呢?
醫生問了他的生活習慣後,發現他有一個誘發腸癌的危險因素——鹹魚吃得多。
醫生告訴他,鹹魚在製作過程中會用到亞硝酸鹽,這種物質能和魚肉裡的一些成分反應,生成一種很強的致癌物——亞硝胺,如果常吃鹹魚,就容易誘發癌症。
一、經常吃魚的人,更易致癌?
2022年,美國布朗大學的Eunyoung Cho教授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Cho教授和他的團隊對近50萬名美國成年人的魚類總攝入量與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長期研究。
研究通過統計參與者對油炸魚、非油炸魚、金槍魚罐頭的攝入量,並與最終出現的惡性黑色素瘤風險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較高的魚類攝入量確實會增加惡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的發病風險。特別是金槍魚和非油炸魚的攝入影響最大。
研究指出,與每天平均攝入3.2克(約0.11盎司)魚類的參與者相比,每天平均攝入42.8克(約1.5盎司)魚類的參與者惡性黑色素瘤風險增加了22%。
但其實,魚不是致癌的“罪魁禍首”。
研究者認爲,這些結果與海洋污染有關。
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有毒物質被排放到了海里。海洋魚類因爲長期接觸這些有毒物質,身體裡積累了不少污染物。
當我們吃魚時,污染物會隨之進入身體,繼而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
研究者提醒,雖然研究發現吃魚的多少和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有點關係,但不能直接肯定吃魚就直接導致了癌症。
其實,能不能吃魚,看膳食指南就知道。
我國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週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這是基於魚類的營養價值和對健康的益處提出的。
魚類是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適量攝入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促進骨骼健康、減少肥胖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總的來說,吃魚想要吃得健康,關鍵還是要是挑對魚的種類。
二、怎麼吃魚才健康?
那麼,魚該怎麼吃,才能兼得美味與健康?
首先,少吃這3類魚:
1、開花的帶魚
碰到那種一炸就裂開的帶魚,千萬別吃。因爲這種帶魚很可能是用甲醛泡過的。甲醛會讓魚肉變得沒有彈性,炸的時候就容易裂開。
2、鹹魚
鹹魚等加工魚類食品由於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也被認爲是高危致癌物,常吃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更易患上胃癌、食管癌等癌症。
3、烤魚
當魚在高溫油中煎炸時,會生成一些對人體不利的物質,包括自由基、苯並芘,以及一種叫做雜環胺的致癌物質。
同時,在高溫的烹飪過程中,魚肉裡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也可能遭到破壞。
其次,優先選擇污染較少的小型魚類,如沙丁魚、鯡魚等,這些魚類通常含有較低的重金屬汞。
另外,魚類的烹飪方法也很重要。推薦採用清蒸、煮、烤等溫和的烹飪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魚中的營養成分。
參考資料:
[1]《多吃魚對身體好,但這 3 種魚最好別吃!最後 1 種有致癌風險》.人民網科普.2024-08-12
[2]《夫妻前後查出癌前病變,愛吃的這種魚是一類致癌物》.諾輝.2024-08-21
[3]《經常吃魚對身體好,還能補腦?建議:這3種魚儘量不要吃》.學術經緯.2024-06-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