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尺還不夠!「滑流作用」讓病毒飛更遠...模擬圖秒看懂

雖然宅在家、減少出門最能達到防疫效果,但是天氣不錯的時候,總還是會想要出門走走。圖/pixabay

雖然宅在家、減少出門最能達到防疫效果,但是天氣不錯的時候,總還是會想要出門走走。到戶外空曠騎單車跑步,總比在街上走路好多了吧?一項非正式研究提出觀察看法,建議民衆運動時,也該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但是這個距離遠遠大於1~2公尺;另外,方向跑步和騎車時,到底該保持前後還是並排比較安全?

新冠肺炎(COVID-19,一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傳播途徑以近距離接觸帶有病毒飛沫分泌物爲主。目前大衆以配戴口罩、拉出1~2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並且勤洗手爲防範之道。根據由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與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 Eindhoven)所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騎自行車、健走和慢跑時的安全距離和安全位置來看,1~2公尺並不足夠,並排位置比前後走要來得安全些。

研究指出,在一般情況下,與人保持1~2公尺的社交距離,可以有效防止吸進飛沫,但是在運動期間,如果前方有人正在健走、跑步或騎車,又剛好打了噴嚏或咳嗽時,就會透過所謂的滑流(slip-stream)作用,讓飛沫飄散向後方的人。

研究學者Bert Blocken解釋,除了打噴嚏或咳嗽的人會以更大的力量散佈飛沫外,如同飛機車輛高速通過時會帶起滑流的原理,當人往前跑步,走路或騎單車,一定也會產生對流風速,將飛沫向後飛散。

以低風狀態的模擬圖,檢示運動時的滑流與運動者所在位置可能造成的影響。(圖片來源:gladiator-lab.ru)

圖a、b,站在直線後方又未保持較長距離的人,最容易被滑流飛沫沾染。

圖c、d,並排與斜後方位置,比較不受滑流飛沫衝擊影響。

以滑流原理來看,運動時保持距離並排,或是錯落斜前後方,比緊貼正後方要來得安全。(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模擬結果,建議民衆在步行或慢跑時,若是同個方向前進,儘量不要前後緊貼,最好保持4~5公尺;慢速騎自行車的話,距離該拉長到10公尺左右;速度較快的騎士,更要拉長到20公尺爲佳。同時,左右並排或前後斜位,是相對較安全的範圍